半岛叨叨|喷一喷,温度秒降30℃,网红“降温喷雾”这么神?不止凉爽,还有极易忽视的危险

2022-08-09 14: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962) 扫描到手机

昨夜(8日)的一场雨

把桑拿房中的青岛人

解救了出来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摄于8月8日下午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摄于8月8日下午

不过

别高兴得太早

8月13日起

全市最高气温

再次上升到30℃以上

13日~14日

沿海一带最高气温

预计在31℃左右

内陆地区最高气温

再次上升到35℃上下

听说最近

怕热的小伙伴们

出门都用上了号称是“移动空调”的

  新一代“夏日神器”

降温喷雾

  “一秒结冰,快速降温,持续清凉”

  “天气再热也不用怕,

  体感降温,无风似有风”……

小编在某购物网站上搜索发现

类似的宣传语出现在降温喷雾产品界面

炎炎夏日里,颇具购买诱惑力

部分产品销量过万

伴随着这类商品的出圈走红

使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多次被提及

引发社会关注

2022年7月9日

湖南长沙的尹先生

高温酷暑下进入自家车内避暑时

拿出购买的降温喷雾喷在车内

喷完五分钟后

他习惯性拿出打火机点烟

瞬间车内“砰”的一声燃起明火

造成尹先生体表面积15%烧伤

早前,央视曾通过实验

来看看降温喷雾的安全隐患

消防员在密闭车内

喷射大量降温喷雾↓

随后

消防员在做好防护措施后点燃引火棒

就在明火伸进车内的一瞬间

车内发生了爆燃

由于爆燃威力巨大

整辆车窗玻璃全部破碎

且驾驶室内有不同程度烧痕

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做了一次比较试验

通过京东、天猫、拼多多

抖音、小红书等网络电商平台

购买降温喷雾产品20件

涵盖小林制药、润本、南极人、固特威

等主流品牌

价格从6.2元至42.3元不等

目前市面上的降温喷雾

分为常压和加压(气雾罐)2种类型

常压类👇

加压类👇

1

降温效果超过30℃?

使用不当可能存在冻伤风险

  降温喷雾的卖点是能够

迅速降低环境温度

带来清凉舒适的使用体验

  上海市消保委在综合考虑

各款样品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

模拟消费者的使用手法

对样品的降温效果进行测试

结果如下——

常压类降温喷雾的降温效果在4-10℃之间

加压类降温喷雾的降温效果均在15℃以上

有6件样品的降温效果超过30℃

测试温度均降低至0℃以下

市消保委用树叶和番茄做了实验

👇👇👇

可以看到喷完降温喷雾的树叶和番茄

会迅速冰冻结霜

质地也会变脆变硬

就像刚从冰柜里拿出来一样

消费者在使用降温喷雾时

如果没有注意正确的使用距离和方法

或者对着皮肤直接喷射

很可能存在冻伤风险!!!

2

不止凉爽,也有风险

加压类样品易燃风险性较高

除了降温效果

产品安全性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依据相关标准

对20款降温喷雾进行了易燃性测试

加压类降温喷雾测试结果👇

点火距离越大

易燃危险性越高

针对10件加压类样品进行的

气溶胶点火距离试验中

4件样品的点火距离大于75cm

  属于极易燃气溶胶(类别1)

4件样品的点火距离

  在15cm至75cm之间(类别2)

另有2件样品的点火距离小于15cm

常压类降温喷雾测试结果👇

闪点:即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受热

到开始被火苗引起闪火时的温度

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为易燃液体

闪点值越低,易燃危险性越高

对剩余10件常压降温喷雾进行闪点试验

闪点值在21至54摄氏度之间

具有一定程度的易燃性

通过对样品成分的查验

发现9件样品含有乙醇成分

3

产品标识是否规范?

安全提示信息缺失情况较为普遍

由于目前暂无相关标准

对降温喷雾产品进行规范

部分产品直接标注执行企业标准

或《洗面奶、洗面膏》等并不匹配的标准

产品标识混乱、安全提示信息缺失

的情况较为普遍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

易燃液体和气溶胶应当在产品标签中

对其易燃类别进行明确标识和提示

而本次比较试验中

仅1件样品有易燃标识

少数样品有针对

产品易燃性的文字提示说明

部分样品还缺少

涉及使用和储存的相关安全要求

以及刺激性和冻伤风险提示等信息

来看看比较规范的产品标识

和重要信息缺失的产品标识

👇

既然降温喷雾有这些安全隐患

  那消费者还能购买使用吗?

  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袁智勤

认为可以使用

不过考虑到喷雾的成分及使用注意事项

建议购买低酒精含量的喷雾剂

对于高压液化气(丙烷、丁烷)喷雾

因危险性高不建议个人使用

在选购和使用降温喷雾时

业内人士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

1

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特别是安全提示和警示信息

避免因为不正确使用

而造成刺激和冻伤的情况

2

确保使用范围内无明火

如果在车内使用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开窗通风

防止车内易燃组分积聚过多

造成爆燃危险

3

尽量避免选择

  以LPG(液化石油气)

丙烷、丁烷或者二甲醚等

以极易燃组分为推进气体的降温喷雾

夏季车内温度过高

容易使气罐内压力过高造成爆裂

不能将降温喷雾放在车内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自上海消保委、央视新闻、@青岛气象、三湘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