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怪现状何时休 为降温岛城整治从初中下手

2008-08-30 04: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学生家长争相为子女择校报名。



小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资料照片)



核心提示

    每逢面临秋季入学,择校便成为家长们的头号难题,择校难择校贵的背后,掩藏的是“热点学校门槛挤破,薄弱学校门可罗雀”的鲜明比照,更折射出当下义务教育的怪现状: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办学校都是平民学校,家长择校的对象主要是民办和私立学校,而我国的择校却“倒挂”,家长择的大多是公办学校。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将逐步实现免费,择校费也会取消,教育部曾指出,政府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投入单位,教育决不能“市场化”。

■弊端

择校热致“大班圈养”


    年复一年的择校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部分名校的规模和班额越来越大。“大班额”成为名校不堪承受之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弊端。记者近日在山东各地采访了解到,名校班额超标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班级六七十名学生,一个年级十几个班,这种“巨无霸”学校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我国中小学教室的设计班额一般是45人,可是现在班额五六十人的很普遍,七八十人的也不稀罕,有的还超过了百人。

    “老师连作业都看不过来,怎么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啊。”一位家长忧虑地说,当初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了一所山东省有名的学校,但由于班里学生太多,老师只能重点关注“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根本顾不了大部分学生。

    记者观察到,山东各地的名校一般都学生多、校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的学校每天仅放学就要半个多小时,学生做课间操要各个年级轮流。“校园太小,老师为了安全,课间只让孩子在走廊上站一站,根本没有活动场所。”一位家长苦恼地对记者说。

■家长

就算举债也要择校


    眼看就要开学,儿子择校的事还没有着落,山东省某机关的公务员李兰亭为这事急得上火。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择校,但是,年复一年,招生工作未开始,许多像李兰亭一样的家长便开始为孩子上学东奔西走,择校热潮仍是一浪高过一浪。“从3月份就为择校奔忙,现在还没着落,能不着急吗?”李兰亭说。为了给儿子择校,李兰亭打听了很多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关键人物,但听说这个人物手里“名额”有限,这下可把他急坏了,生怕孩子上不了小学。“我是公务员,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择校还这么难办,真没想到。”他苦笑着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家长急着想把“票子”往学校里送,那种花钱不心疼的劲儿让人吃惊。一位家长说,光有钱可不行,要有一定分量的条子才能择到好学校。“即使找到条子,也要交钱。择校费加上求人办事的花销,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花这笔钱好像没人心疼。”这位家长说。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甚至会“择”得债台高筑。有的家长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还得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甚至再买一套学区房,择校带来的一连串花费可想而知。但怀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苦心,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紧巴一些,就算举债,也要花钱为孩子“择”来好学校。

■学校

各方关系得罪不起


    多年来,每到招生时节,家长就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拿着条子、票子敲重点学校的门。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学校也难以招架,很多学校的负责人只能关了手机,有家也不敢回。

    济南市一位很有名气的初中校长说:“择校的压力对学校来说太大了,凡是找来的都是方方面面的关系,谁也得罪不起,但学校就这么大地方,让我怎么办?所以,每到招生的时候,校长、局长都是关机、换手机号,能躲就躲。”

    这所初中因为升学率高,近几年一直扩张。20年前只有18个班,现在发展到60个班,最多时一班有80多名学生,现在教育部门有班额限制后每班也有近60人。原来的校园太小,只得建起分校。来自方方面面的择校生让这位校长苦恼不已,“就连街道办事处,我们也得罪不起。”他说。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当前城市中小学的办学差距越来越小,师资经常轮换,硬件条件也相差不多,但就是阻挡不了家长择校的热情。一些拥有社会资源、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往往各显神通,好像不择校就不足以显示其身份和价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山东省知名初中校长说,现在大多是权力择校、金钱择校,有的名校招生名额甚至成了一种潜在的“公关工具”。“我们也很无奈,希望你们呼吁一下,家长应该理性对待择校。”他说。

■专家

难禁择校应问责政府


    “择校”之痛,正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校际差异过大导致的必然结果,专家认为,制止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关键要靠政府有所作为。

    山东省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认为,少数名学校拥有相对多的优质资源,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必然导致“择校”,而“择校费”的风行又导致教育腐败,阻碍教育公平的实施。

    近年来,教师轮岗、名校连锁、电脑派位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风。但从根本上来讲,教育资源均衡的“制度瓶颈”不解除,择校风就不能从根本上刹住。

    据专家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办学校都是平民学校,家长择校的对象主要是民办和私立学校,而我国的择校却“倒挂”,家长择的大多是公办学校。其根子在公办学校之间在经费、师资等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

    有专家认为,要根治择校,关键在于均衡学校之间经费、师资等资源配置,使义务教育阶段各所学校办学条件一致达标,生均财政拨款达到同一水平,校长教师定期轮换,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差距。家长如果有特殊的需求,可以找民办学校。

    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实际上择校风有禁不止,愈演愈烈,政府不作为、执行政策不力是一个主要原因。要治理择校问题,首先应该对政府管理部门实行问责。 据新华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择校 降温 初中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