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鸿鉴宝遇“李鬼”赝品太低劣称“都要哭了”

2009-05-31 09:3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5月30日,由本报和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主办的“半岛紫砂鉴宝会”和“半岛老相机鉴宝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当天上午举办的“半岛紫砂鉴宝会”中,从事紫砂工艺已有50多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和邵大亨的第六代传人邵顺生做客青岛,为岛城紫砂收藏爱好者现场传授紫砂收藏知识,与上百位紫砂壶爱好者交流心得。而李昌鸿、邵顺生带来的个人代表作,也让岛城的壶友领略到了极品的风采。

李昌鸿现场“授业解惑”

    5月30日上午,青岛国际会展中心艺洋壶馆的鉴宝展区内人头攒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坐镇,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鉴宝课:“这件作品是姓段的作者做的,但是没有名气。”“这件紫砂壶虽然不是上品,依旧值得收藏。”……市民万先生带来了1998年在无锡买下的一把范伟群创作的紫砂壶,当年是以600多元买下的,如今这把紫砂壶的价位已经被专家估为2000元以上,在听到李昌鸿叮嘱他要“好好留着”时,万先生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满意足地离开现场。

    市民李先生带来的紫砂作品“名头”很大,印章上刻着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名字,但经专家一番鉴定后,判定作品只是高仿品,“可惜作者没有盖章,但是做工很到位,虽然是一把小壶,但将韩美林学院派的风格、篆书粗犷的刀法都仿制得挺讲究。”随后,李昌鸿还就该紫砂壶的质地向市民进行讲解:“你看,好壶的上面有一种颗粒感,就像一个人穿着呢料的衣服一样,如果没有颗粒感,就像一张塑料布,看着光滑却不够圆润、厚重。”

鉴宝现场两次遇“李鬼”

    “紫砂壶的收藏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不能沽名钓誉,必须实事求是。”鉴赏现场,李昌鸿说。从30日的鉴宝情况来看,李昌鸿认为紫砂收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所接受,但是多数藏家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更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在30日上午的鉴宝现场,他还两次遇到了仿冒自己作品的低劣赝品,李昌鸿忍不住说:“我都要哭了!”李昌鸿告诉记者,在以往的鉴宝会上,他也曾遇到过冒仿本人作品的赝品,“我看了真是生气,不讲还好,讲了可能会一气之下把它拿过来摔了。一些收藏者凭借自己的印象乱七八糟一通瞎买,自以为是紫砂大师的作品,结果拿到这里一看都是低劣的赝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这样不利于市场层次的提升,也为劣质品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令首次来青参加鉴宝活动的李昌鸿感到欣喜的是,在他乡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同乡,也是师弟的妹妹潘女士,“我的师弟现在在南京艺术学院当教授,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但他的妹妹却是多年未见。”潘女士告诉记者,在看了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后,她30日一早就来到这里等候李昌鸿叙旧,许久未见的同乡此次见面也是倍感亲切。

争睹标价20万的“壶王”

    而在鉴宝会场一侧,柜内摆放着的制壶名家的精品之作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看 !这就是志同道合壶,太有特点了!”在邵顺生的代表作“志同道合壶”展台前,这样的赞叹声不绝于耳。由于标出了20万元的高价,加上名声在外,几乎每一个到场的壶友都争相在这“壶王”前留影。现代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邵顺生,是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的第六代传人,其作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这把“志同道合壶”,是紫砂史上第一把可同时冲泡两种茶而不混色、混味的茶具。壶身整体方形,内胆一分为二,倒茶时用大拇指控制气眼,即可倒出红绿两种茶,随意选用。“这把茶壶是用气流控制的,严密程度很高,不漏气,不漏水,头发夹在里面都抽不出来。制作它需要一个多星期,但成品率很低,做四把茶壶只有一把能符合标准,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邵顺生介绍说。

间谍相机能当“表”戴

    当天下午,著名摄影师和相机鉴定专家任锡海和老相机收藏家周辉璧及孙笑冬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半岛老相机鉴宝会”上,免费给读者鉴定老相机,其中当属市面上罕见的“间谍相机”最为抢眼。

    此次鉴赏会,还展出了相机收藏家们精心挑选的50余部老相机。老相机收藏家孙笑冬收藏相机大约有15年的时间了,随后他还向记者展示了非常特别的一款“手腕相机”:“这属于天塞纳间谍机,可以上发条,上满后能拍摄 20余张照片,可戴在手腕上,是瑞士1960年生产的。目前这款手腕相机的价值不容小觑,2003年在欧洲的拍卖会上,同款相机就曾拍出了1万欧元的价格。”市民刘先生当天还带来了当年父亲留下来的“间谍相机”,“我对这个小玩意一直感到很新奇,这次听说有老相机鉴宝会,便想拿来让专家看个究竟。”据专家介绍,这属于日本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间谍机,在市面上很少见,需要用16毫米胶卷拍摄,目前这种胶卷也很难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另外,鉴宝现场,专家们还看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生产的黑色莱卡相机,因为比较珍贵,目前市面价格在七千至八千元,市民林先生从家中带来的禄莱相机,估价则在八千至一万元。老相机拿到手里很有怀旧气息,属于实用型的艺术品,专家建议初入门者先从实用角度出发,由浅入深,逐步积累,提升综合鉴赏能力,切忌盲目购进高价品。 文/实习生 彭岩 记者 关瑛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编辑: 董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李昌鸿 赝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