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引发“羊群”效应
“每个月的房价统计数据是我最爱看的资料,我喜欢从这些貌似干瘪的数据中分析下一个投资的区域。”张晓阳说,2003年以来,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房价每个月都会“摸高”,涨声一片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引发“羊群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携款加入炒房的行列。
“那是一个神话般的时代!”张晓阳说,在这段时期内,青岛楼市的炒房界吸引了老年、中年和青岛群体,炒房者一度奉行的教条就是“买到即赚到”。
2003年和2004年两年间,青岛市中心区的房价涨幅超过30% 。另一方面,2003年以来岛城各银行全面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青岛市个人住房贷款金额逐年大幅增加,2004年全市个人住房贷款累积增加728亿元,同比增加106亿元。
“炒房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有些人上个月买了一套房子,等下个月抛出时就已经成为百万富翁。”那时候盛行着“不要轻视你的同行”这句话,不少炒房者利用一年的时间就经历了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的巨变。暴富在那个年代成为一种习惯。
2002年底,张晓阳的一个同行以每平方米约2700元的价格拿下市北区一个新盘的14套商品房,到2004年这个楼盘全部售完时,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近5000元。该同行以4700元的单价将房子放到二手市场上,短短两年时间就赚回了近300万元。
“国八条”让市场从秋入冬
据龙江工作室的总经理龙江介绍,2003年的青岛楼市已经是烽火四起,大鳄已经加快拿地的步伐。“市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有地的企业忙着找钱,有钱的企业忙着圈地,土地市场非常活跃。”龙江说,地产大鳄城建集团入主浮山后开发项目,湖光山色的房子定价达到每平方米5000多元,出乎很多购房者的意料。而到了2004年,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开始为人们接受。
2004年,因为市区房价上涨太快,不少短途炒房客因为资金有限,开始把目光移到四方区和李沧区,于是该区域的房价应声而涨,百通·杭州花园的价格随即在当年达到5000元/平方米,李沧区的华易·春之都的二手房价格也突破了4000元/平方米。
因为交通配套条件的改善,青岛人的居住区域逐渐向东、向北扩大。据张晓阳回忆,那时的炒房客每天的工作就是夹着包成天在大小楼盘或中介门店游走 ,寻找具有升值潜力的楼盘出手。仅在两年之间,他先后投资过市南区西部、市北区台东商圈、四方区以及李沧区的不少楼盘,炒房的足迹遍及了市内四区,甚至开发区也曾做过两宗生意。“不用担心房子总价高没人买,会压在手里出不了手,房价越涨越有人追着买,出手非常容易 。”张晓阳说。“一个行业如果缺少调控,很容易走上疯狂的极端。炒房者引发的楼市泡沫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分析和控制,每个炒房者都无异于在自掘坟墓。”张晓阳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房价的非理性上涨,2005年3月底,国务院出台调控房价8条意见(俗称“国八条”),对房地产市场的炒房群戴上了一道“金箍咒”。
■相关链接
十年大事记
(2003年~2005年)
●2003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2004年
7月,根据国土资源部、监察部2004年第71号文件规定: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六类土地全部实行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公开挂牌的方式出让土地。此为“8·31大限”。住宅土地用地价格由此一路猛涨。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
●2005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旧“国八条”)。
4月国务院出台的《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新“国八条”)。
5月,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七部委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此即25号文。国家层面控制房价行动就此启幕。
本专题撰文/记者 王爱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倩倩]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