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天后,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又发布了《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16个试点城市的名单一一揭晓,我省潍坊市名列其中 。至此,被认为决定新医改成败的公立医院改革终于破冰。
正预备扬帆起航的全国新一轮医改试点,一时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公立医院改革会改成什么样?未来我们看病会变得既简单又便宜吗?新一轮医改的道路上又面临哪些困难和障碍?
■权威 别再让百姓“被吃药” 这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让公立医院变成真正的公立医院,也就是说要回归公益性,让公立医院用最低的成本为老百姓维护健康。
春节之前,在安徽省肥西县化工中心医院住院11天的何大妈办理了出院手续。她告诉记者,同样的病,同样住院11天,这次比三个月前少花了1000多元。
医药费大幅下降得益于安徽省刚试行的《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据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介绍,通过试行药物零差价率以后,医药费用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50%左右,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也减少了约60%。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今后将在各省的一到二个城市展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对于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作为研究我国医改制度的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这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让公立医院变成真正的公立医院,也就是说要回归公益性,让公立医院用最低的成本为老百姓维护健康,而不是像现在的公立医院为了自我生存发展,而让老百姓“被吃药”“被检查”。如果说医院能够真正回归公益性,能够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首位的话,它会不断地控制医疗费用,那么,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应该会得到缓解。
■试点 “潍坊模式”探出了啥 潍坊探出了一条路,就是怎么用低成本保障老百姓的健康,而且可操作,让老百姓满意,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而且能够控制成本。
早在13年前,潍坊就已开始从局部做试点,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我一开始就明白,我这个病,腰椎滑脱,最多花2万元钱,自己首先要承担900元钱,然后剩下的自己要承担20%,一共加起来超不过5000元钱。”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迟先生告诉记者,刚一入院时医生就按常见病限价标准大致推算出了他的治疗费,让他感受到看病确实变便宜了。
“从控费方式上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测算,既要对医院对医生合理,也要对病人合理。”潍坊市卫生局局长黄进介绍说。
潍坊的这一轮改革,就是让大医院兼并基层医院,然后,大医院里的医生到基层医院服务,而且还给基层医院增添医疗设备,这样一来,基层医疗机构就重新焕发了生机。比如,当地南流镇有一家基层医院,在2004年全年没有一个接生案例,第二年就倒闭了,后来通过改革,该医院被重新激活。
对此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无论是潍坊还是其他一些地区的试点,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模式,“我觉得潍坊是探出了一条路,就是怎么用低成本保障老百姓的健康,而且可操作,让老百姓满意,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而且能够控制成本”。
■前景 医改不同于“抓经济” 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它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很多领导干部可能抓经济驾轻就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对医改的认识还需要新的探索。
“我以为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全国两会前的坦言。公立医院改革一直被认为是医改中最难啃的骨头,牵涉利益很多,更需要集体智慧。
其实,政府对于医疗改革一直非常重视,探索也一直在进行。但李玲教授认为,要想一夜之间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是不现实的。“在试点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因为医疗、就医本身牵扯的面非常广。”李玲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干部也在逐渐提高认识,锻炼才干。医改,尤其公立医院的改革,它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它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一样,很多领导干部可能抓经济驾轻就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对医改的认识还需要新的探索。
■困难 不能以餐馆的标准衡量医院要求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确实面对很大的风险,但这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不能以餐馆营业员的标准衡量医院、要求医生。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的问题上,不能以营业员跟顾客的这种关系来衡量。
公立医院的改革,经常被比喻为医疗改革的“深水区”。由此可见,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前进道路上都有哪些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又是什么?
靠信息技术监督医院 评论员刘戈认为,“国家现在有这笔财力,也有这笔预算,但是,这笔钱怎么样发下去,最有效率地让最需要得到的人得到,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难题”。
“投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医疗和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不同,不是拿了钱就能合适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可能是,怎么把政府的投入有效地变成老百姓的福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保障体系的建设 ,比如搞公共卫生,都是政府在加大投入,它是做加法,而公立医院的改革难就难在它是利益的再调整,是在做减法,所以不是很容易被推动的。
对于如何找到这个加法和减法的平衡点,李玲认为,现在最应该抓住的就是信息化,“新的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推动医改最有利的一个技术手段,或者说是一个‘抓手’,当务之急就是在全国建立一个标准的信息体系,将来各个公立医院的财务运行、服务质量等,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监督,这样才可能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
过度医疗应如何缓解 不少百姓仍有疑惑:目前,虽然潍坊已经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但好像仍然解决不了过度医疗的问题,这也与医生的职业操守、医德格格不入。
对此,李玲教授认为,这是医院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出了问题。“公立医院现在可能非常缺乏财务的管理,一个是透明化,一个是有效的管理。怎么把有效的资源用得最确切?潍坊的做法,很符合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原则,就是要‘管办分开’,但是这个‘管办分开’叫‘分开不分家’,它还是在卫生部门底下办的机构和管的机构之间进行互相制衡,然后由卫生部门给医院直接派总会计师,也就是说,直接监督其整个财务的运行状况,这样就把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医生的收益剥离了,”李玲表示,这也就是说,公立医院能保证医生有一个体面的工资收入,但是对医生的服务考量,是考量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而不是考量他挣了多少钱。
“政府一方面要给医生体面的工资待遇,但另一方面要严格考核他们,在给他们提供事业发展平台的同时,全社会也要尊重医生。”李玲教授表示,医生这个职业,确实面对很大的风险,而且这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不能以餐馆的标准衡量医院,要求医生。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的问题上,不能以营业员跟顾客的这种关系来衡量。
■观点 医改史无前例耗时长前景好 公立医院进行医疗试点改革一直是新医改热点,医疗界业内人士对这次改革是否有信心?普通民众又对其抱有什么样的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首先要结合实际
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来说,它需要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包括完善服务体系,改革补偿机制,还有多元办医格局等,实际上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相对微观的层面上说,就是如何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现在的政策都是提出一个宏观的目标和原则、希望,但是具体到一个地区,应该首先要结合实际,将改革的目标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方鹏骞:要让医生心中有数
政府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方面,应该形成一个比较详细的补偿配套方案,使得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或者医务人员在改革中间,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评论员刘戈:解决看病贵相对乐观 对公立医院改革应该说我充满信心,但也不能期待值太高,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的国家是看病难,有的国家是看病贵,但是我们是既难又贵,所以这两个问题同时要解决,我觉得还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现在,可能我们对于看病贵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而言觉得更乐观一些,但是看病难这个问题的话,恐怕还有很多更深层的问题,你比如说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在北京,1000个人里头有五个医生,但在全国其他地方,1000个人里头只有一个医生,那么这样必然会造成大量人到北京求医,导致资源高度的集中,也势必要造成看病难。而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改革中去逐渐解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这场医改史无前例 我觉得这个医疗卫生的“春天”已经来到了,但是我们要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天”,可能还需要很艰苦的努力。但我个人也是充满信心,我觉得中国正在推动的这场医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长期以来美国也在尝试进行医改,他们折腾这么久,历代总统折腾到今天,但就连医改方案都没能通过。可是中国在2009年医改已经推动得非常迅速,尤其在基层,可以说基层的医疗改观这些年变化非常大,所以公立医院改革当然是下一个攻坚点。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政府、百姓和所有的医务人员能够齐心协力,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据央视《今日观察》等整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