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位于台东的爱心献血屋打出了"急需A型O型血"的字样。
因为是罕见的“熊猫血”,找不到合适的血源,济宁的蔡建华在青医附院手术时遭遇了困难(本报3月15日报道)。记者了解到,本市不仅稀有血型血液紧缺,普通血型血液也经常出现季节性告急的情况。不仅青岛,血荒在南京、武汉、无锡等城市也频频上演。
根据市中心血站的统计,跟十年前相比,岛城的用血量翻了一番,而2001年至2009年,本市的献血量也翻了一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血库频频告急呢?专家表示,手术增多、用血量增大,外地来青看病者增多占用了当地血源,都是重要原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血荒 ,应该通过鼓励互助献血等方式来扩大血源。
>>>个例 难寻“熊猫血”手术卡壳 RH 阴性,俗称“熊猫血”。3月2日中午,29岁的滨州小伙小王工作时,不幸被3万5千伏的高压电线击中,造成四肢烧伤,多脏器出现衰竭。在治疗中医生发现,小王为RH阴性O型血,由于当地血源紧张 ,小王的手术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小王能及时获救,他的姐姐在网上发帖子求救,3月11日岛城三名“熊猫血”网友获悉此消息后立即从胶州出发前往滨州,为小王的手术提供了充足的血源。(本报3月12日报道)
而过了三天之后,济宁的张玉香也给本报打来电话求救,她说住在青医附院的丈夫蔡建华做了两次心脏手术后,出现严重贫血症状。蔡建华的血型是罕见的RH 阴性A 型血,青岛血库此种血型非常紧张。
“最近RH阴性A型血确实很紧缺。”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郭建向记者介绍,可能是这段时间病号赶一块了,像这种稀有血型一直很紧缺,这让他们也很头疼。
以往本市RH阴性A型血全年用量近250单位(一单位为200毫升),可是最近半年的时间,各大医院仅RH 阴性A型血红细胞就使用了255单位。由于这部分血液资源非常有限,本市登记在册的RH阴性A型血献血者基本上在半年内已经献过血,不符合《献血法》规定的血液采集时间,给临床供血和紧急抢救这类“熊猫血”的病人带来了很大压力。
>>>现状 部分普通血型也紧张 “不仅‘熊猫血’紧缺,普通的血液也经常出现告急的现象,而且今年特别严重。”郭建说,从平时血站的库存量来看,虽然献血的多了,献血量也上去了,但是出现“血荒”却频繁了。以往血荒一般出现在炎热天气和寒冷天气,可是从去年甲流暴发之后,市民担心献血后抵抗力会下降,献血的少了,所以从九十月份血源就开始紧张 ,过了年之后献血的也不多 ,导致现在血站血液库存量刚刚达到警戒线,而且这段时间血源告急还有些偏型,A型和O型时常告急。
“前段时间每天的择期手术少了三分之一。”青医附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刘旭深有体会地说,一年里,经常出现这种择期手术延期的情况,特别是刚过完年的那段时间,由于血源紧张,每天的手术量少了三分之一。随后,记者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等岛城各大医院采访了解到,这些医院均出现了因血源紧张延期手术的现象。
>>>原因 手术增多用血量增大 市中心血站统计了近9年的献血量以及献血人数,2001年,本市献血人数65898人,献血量17.01吨;而到了2009年,献血人数达到了 96838人,献血量为34.68吨,从数据上看,献血的人数逐年增多,捐献的血液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为什么血荒却频频出现呢?
“病号增多 ,是造成血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线工作的401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楠深有体会,他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科室接诊的血液病号中,不少人需要输血维持生命,在十年前接诊的这种病号很少,可是现在病房里基本上处于满员状态。
不仅如此,目前外伤的病号也增多,而往往外伤病号出血多,所以用血自然增多。记者从401医院手术室了解到,抢救外伤病号,用血多的能达到一万多毫升。
除了医疗水平的发展,外地病号来青求医也导致了本市血源紧张 。郭建分析说,医院的知名度上去了,就会有很多外地病号前来就医,而外地病号在青岛治疗,使用的血液却是本市市民捐献的,但是本市市民的献血是一定的,所以说这样必然会加剧血源紧张。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临床是否科学用血输血也是一个原因。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可是现在在临床上,有些医生为了减少医患纠纷,在用血方面并不是能省则省。
■对策 解决血荒关键在“开源” 无偿献血从街头走向了学校、企事业单位,而血荒的背后,是献血人群的不足。目前,无偿献血者很多都是大学生,另外还有农民工和一小部分市民。每当血源告急的时候,学校就会组织学生献血,可是一到学校放假,学生们返乡之后,献血人群就会减少。而学校放假往往是夏冬两季,由于天气原因,这时候街头上献血的市民也会骤减。所以说岛城采血呈现出季节性特别强的特点。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有些地区为了缓解血荒,采取了互助献血的办法,就是在择期手术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生向患者的亲友及单位做互助献血动员工作,动员他们进行无偿献血。
这种办法在岛城是否可行呢?对此,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郭建表示,他们希望能得到这一方面的支援,像有些稀有血型的患者,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可能是这种血型,如果他们到血站献血,说不定能帮上患者。
因此,解决血荒问题的关键在“开源”,郭建介绍说,他们还是提倡无偿献血,让更多居民加入到献血的大军中来。
■释疑 献血不会损害市民身体健康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虽然目前献血的市民在增多,但仍然有不少人担心,献血会损害身体健康。“本来是在我身体里流动的血,就这样抽走了肯定对身体不好 。”42岁的王燕玲的这种心理就很有代表性。
回应:“不敢说是对身体有益,但是绝对没有害处。”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郭建解释说,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 ,以成年人为例,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到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市民一次献血200毫升到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到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而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到2个小时也就会补充上。所以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收的是工本费并不是在卖血 除了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外 ,还有不少市民认识他们无偿献血之后 ,血站去“卖血”。“我们是无偿献血,可是这些血用到病人身上的时候却需要收钱,血站跟医院这不是在赚我们的钱吗?”家住四方区的杨丽娟很不理解地说。
回应:“我们在这一方面宣传不够,确实是很多市民不理解,我们也接到过这样的反映。”郭建告诉记者,其实患者用血也是无偿的,他们用血时交的这部分费用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钱,而是血站按照献血法收取的工本费。这些费用主要是血液采集、运输、储存、检测、分离等费用。再有,为了保证用血者的安全,采回的血液都要经过检测,排除传染病。目前随着检测仪器的改进,这部分费用越来越高,但是却有很多市民不知道,误认为血站是在卖血。本版文/图 记者 韦丽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