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想象变成了现实

2010-03-26 13: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上世纪80年代,小学生写作文,老师通常会安排“我的2000年”之类的题目,小学生们畅想2000年的生活,住智能房,坐飞行船,还有无处不在的机器人里外打理……时间来到21世纪,很多想象都已经变成了现实。同样,在科幻小说家的笔下,很多幻想也成了真实的存在,就像小灵通、潜水艇、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等。

      小灵通诞生在作家叶永烈笔下

  叶永烈是著名的传记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写于1961年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发行量高达300万册,至今仍雄踞中国科幻小说第一名。

  早在世界上还没有手机之前,《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已经多处写及手机,看看《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叶永烈关于手机的描写吧:快点下来!从小盒子里,又传来爷爷的喊声。这是一个塑料做的盒子,盒子上有一块火柴盒那么大小的荧光屏。我从荧光屏上看到爷爷一边在看报,一边在讲话呢。原来这是一个小型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使人既能听到对方的讲话,还能看到讲话人的动态、表情。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发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小灵通出现了,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叶永烈的小说。当年,通讯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叶永烈,希望他能授权使用小灵通这个名字,叶永烈爽快地同意了。小灵通也从小说中来到了现实生活。

  另外,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的很多科学预言,后来都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逐步实现:嵌在眼睛里的眼镜——隐形眼镜早就是寻常物 ;看得到人像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视频技术近些年已被广泛运用;悬在空中的“飘行车”,如今的磁悬浮列车与其相当接近;天气由人工控制,这也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可能。

      百年前多位作家预测上海世博会

  再过一个多月,上海就要举行世博会,这在百年前许多作家笔下都曾经描述过。

  1902年11月,梁启超在新创刊于日本横滨的《新小说》杂志上,开始发表梁氏自作的《新中国未来记》。小说铺陈上海世博会的设想——“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梁启超借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寄托世博强国梦。

  无独有偶,1905年,吴趼人发表《新石头记》,虚构贾宝玉参观世博,贾宝玉被友人唤醒,而此时上海浦东正在举办万国博览会,有人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不可不看。

  另外清朝小说家陆士谔的《 新中国》也提到了上海世博会,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在梦中看到上海浦东正在召开万国博览会,上海已经建成了地下电车,黄埔江上架起了大桥,江底也开通了隧道,浦东已经开发,建成了国际的金融中心。另外,在人民广场建起了上海的大剧院,马路也异常宽广……

  如今,陆士谔的孙子正在整理陆士谔的其他作品,希望能有更多的发现。

      科幻大师凡尔纳19世纪幻想海底隧道

  如今重读《海底两万里》,仍会为作者儒勒·凡尔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所折服。《海底两万里》风靡全球,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影响了一代一代年轻人。

  《海底两万里》发表于1869年,在一个潜水艇尚未发明,甚至连电灯都还未出现的年代。凡尔纳却想象了一艘利用海洋发电的鹦鹉螺号潜水艇,让读者跟着尼莫船长进行了一次曼妙的海底之旅:饱览海底的奇景异观,探访亚特兰蒂斯废墟,与生猛的海洋动物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

  凡尔纳大胆非凡的想象力也令人拍案叫绝。潜水衣、水下枪、海底隧道……一百多年前的新奇设想慢慢变成了现实。

      40年前詹姆士·贝利撰文描述网上购物

  美国科幻作家詹姆士·贝利曾在40年前,在杂志上发表《40年后的未来》一文,对40年后的地球进行了大胆猜想,这些猜想从纯平电视到电视会议,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詹姆士·贝利在文章中描述:未来的购物者不必再因为人多拥挤而苦恼,他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浏览任何一家商店的货物。对还处在电话购物和超级市场的作家来说,贝利能预见到数字分销和网上购物的时代,确实令人吃惊。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物。

  本报综合整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俞薇]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想象 现实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