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 ,有的读者会说 ,“我怎么没感觉出来呢?”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本版推荐给读者几本谈汉字文化的书,比如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唐诺的《文字的故事》,尤其是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谈得家常,谈得亲切,谈得有人情味。如果体会到了汉字之美,相信更多的人会不由自主拿起笔去书写。
《汉字王国》
林西莉/著,李之义/ 译 三联书店 林西莉,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教授、作家和摄影家。林西莉1950年代曾师从汉学名家高本汉,1960年代初来北大学习汉语和古琴,1971年起在瑞典担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开始为瑞典电视台制作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1989年出版《汉字王国》并于9年后有了汉字简体版的第一版。
《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林西莉在书的自序中写道: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从我上世纪50年代末跟高本汉开始学习汉语起,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我。高本汉每教一个字都要解释它的结构以及人们所知道的它的最初形式。他讲汉字的来龙去脉,使它们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
就像林西莉写的,当我们了解了汉字,就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欣赏到汉字之美。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继《聆听父亲》之后的逗趣新作,是由89篇独立的小短文构成的散文小品集。
在文中,张大春以父亲的口吻与视角,在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们解说汉字。张大春用浅近和活泼的语言,在最为普通的生活情景中选取了89个孩子们所不熟悉的字,由浅入深,追根溯源,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
张大春尤其强调: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看来张大春早已经认识到现代人对于汉字文化的缺失。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勋是美学家、画家、作家。在书中,蒋勋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随着蒋勋编织的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在书中,蒋勋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他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
蒋勋对汉字书法的未来表示一份担忧。他写道:当汉字书写简便到轻敲几下键盘就可以搞定的时候,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等都似乎成了辅助书写工具了,更何况是笔、墨、纸、砚,汉字书法最多就是学生们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
如何“回到九宫格”?重新提起毛笔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蒋勋在书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空格,是在让我们回味汉字书法的美,也是给我们留下一个的空间,去思索汉字书法的未来。
《文字的故事》
唐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唐诺是中国台湾著名“职业读书人”、书评人。《文字的故事》这个题目本身就非常吸引人,主题是“文字”“汉字”这个应普遍关注的话题,而“故事”两个字又引人好奇。
唐诺的《文字的故事》,以甲骨文释义展开描述,多从文化和文学角度来解释汉字的意趣,穿插文字故事和文字里的文学形态以阐释个人的认知。
所以,不论是一般大众或学院专家,都能在此书中获得莫大的乐趣。
《汉字的文化史》
藤枝晃/著,李运博/议 新星出版社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它吗?我们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是什么样的?知道汉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知道人们常用的隶、楷、行、草四书是什么样的关系?
面对我们祖先创作的文字,如今的我们除了认识它之外,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在《汉字的文化史》这本小书里,日本著名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贵的图片,联系汉字载体的教材和形式、制度方式、收藏方式等,饶有趣味地为我们讲述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这是一些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或许还从未听说过的,但却是应该知道的知识。
本报综合整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