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家政市场迎来了继“钟点工荒”后的又一个用工高峰——“保姆荒”。而 2月13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增大,家政服务员待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当起了家政服务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这些退休、下岗的大姐们已经占到了青岛家政服务行业总人数的一半 。
节后保姆市场缺口达50%
“ 刚来青岛时总想着有份活干就行,现在找活我自己也能挑挑了!”55 岁的张少华来自临沂 ,在青岛做保姆已经有五年时间,因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 ,张少华希望在新一年里找到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我这次想找个能半自理的,居住条件好一点的。”
2月13日上午,记者在敦化路上的爱心大姐服务社内看到一上午的时间咨询电话不断,走进服务社的客户十个有九个都是找家政服务员的。“每天服务社都能有十五六个找保姆的电话,但通常只有一半能找到合适的。”爱心大姐服务社负责居家保姆工作的吴大姐告诉记者,春节过后是市民找保姆的一个高峰,虽然今年的居家保姆的价格比去年增长了200到300元,但是还会有一半的雇主找不到保姆。“因为现在保姆难找,所以她们在收入、待遇方面的要求也会提高,但很多雇主不能接受,所以才谈不拢。”
本地家政员撑起半边天
“如果没有本市的服务员,这个缺口会更大,去年在我们这里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员有近两千人,其中一半是本地的。”服务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紧缺的家政服务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家保姆,另一种是根据雇主要求每天工作4到8个小时的家政服务员。“通常外地来的大姐都会选择当住家保姆,而只做白班的家政服务员中有90%以上都是本地人。”
据青岛市家政服务协会秘书长赖双玲介绍,目前青岛家政行业内退休、退养、下岗的本地大姐已经占到总登记人数的一半,这一变化是从三年前悄悄开始的。“十年前,很少有本地人做家政服务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地大姐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赖双玲告诉记者,之所以在短短三年中本地家政服务员就撑起了行业的半边天,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这种不住家的家政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员的待遇不断提高。“很多家庭只要找个人白天料理一下家务,照看一下老人孩子,适合本地人来做。”
生活压力大本地人变实际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本地家政员普遍年龄偏大,但由于生活习惯相似,容易与雇主沟通,在竞争中有一定优势。“有的雇主来到家政公司指明就要本地人。”赖双玲告诉记者,外地保姆很少参与系统的岗前培训,但目前爱心大姐服务社对本地家政服务员则有较为严格的培训,整体质量上也有一些优势。
对于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现象,青岛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刘同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改革开放前,建筑、纺织企业一线是很好的就业选择,后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逐渐承担起这些苦活、累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变市民,二者区别越来越小,现代人在经济收入不均衡的市场经济时代,为生计努力,不再顾虑身份,变得更实际也是一种社会的发展趋势。”记者 黄默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