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讲述“重生”的小城故事

2011-05-12 13: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北川新县城重建后,多数居民区和商业街都充满了羌族风情。



    57岁的赵强华经常被自己说的“北川”搞晕,但他见了外地人仍然会介绍,“我是地道的北川人”。这个北川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北川。相距仅23公里,同一条河的两岸,两座城隔河遥相守望,一座是北川,另一座也是北川,只不过一座被称作“老县城”,另一座被称作“新北川”。

    一个“新”字,注解了北川的重生。北川新县城,是汶川震区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中央重视,全国瞩目,世界关注。地震当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新北川取名“永昌”,寓意永远繁荣昌盛。3年后,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浴火重生的北川,整洁美丽得如同童话中的小城。

    尔玛小区,像个花园

    刚搬进新家那天,赵强华很不适应,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瞅着什么东西就愣上一会儿,一发呆就是一两个小时。“老赵这是被幸福冲晕了头。”赵强华的爱人说,地震前,他们一家房子很小,只有60多平方米,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地震后他们分到了100多平方米的套三房,平时只有他们老两口住,老赵总喊着“房子太大了,空荡荡的”。

    赵海强所在的尔玛小区B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楼座具有羌族风格,每个楼座的间距很大 ,还都规划有停车位。居民们都说,小区跟花园似的,比原来的家环境好很多 ,早住进来早享福。

    尔玛小区是北川新县城建成区居民在新北川的集中居住区之一,“尔玛”是羌族人对自己的称呼,也就是“我们 ”的意思,“尔玛小区”也就是我们的小区,我们的家的意思。在尔玛小区的对面,是禹龙小区,两个小区内又各被切割为近十个小社区,这里一共入住了7900多户北川居民。

    5月7日傍晚,小区里人来人往,各条道上是一拨接一拨出来散步的小区居民。“小区建得太好了,特别大,我到现在出来还经常迷路呢。”居民刘海清说,她的女儿刘航住在绵阳,来小区至少有十几次了,经常走错路。

    商街重现羌族风情

    “明天有客人来,我要带他去逛巴拿恰,你也去耍耍嘛!”站在自家小区门口,张秀与她熟识的一位邻居打着招呼。张秀在地震中失去了老公和儿子 ,震后她重组了家庭,新老公对她很好,张秀和他都喜欢交朋友,地震后 ,她的新家已先后住过十几拨从各地来的曾帮助过他们的朋友。

    张秀所说的“巴拿恰”是羌语商贸街的意思,这个“巴拿恰”指的是北川新县城巴拿恰步行街。步行街今年4月20日正式开街,“五一的时候游人很多,这条路上到处都是人。”站在步行街的入口处,张秀兴奋地说道。巴拿恰步行街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重建项目之一,总面积7万平方米,由山东省济宁市和威海市共同援建,是个展示民族民俗手工艺、集吃喝玩乐和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街。开业后 ,有4000多当地农民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有相当多的店面还没开业,但这里的商业设施已初具规模。当地的羌族小吃、羌绣、北川茶等土特产,应有尽有。一位小姑娘身穿羌服与游客不时地打招呼,她是一家羌族特产专卖店的销售员,几位摄影爱好者走到店里,端着相机对她一阵猛拍 ,小姑娘非常配合,拍完了,还不忘跟摄影师们说声谢谢,欢迎他们来北川。

    山东特产到处都是

    安昌镇是震后北川县委县政府的临时所在地,震后的3年,这里成了北川县临时的行政中心。2009年5月,记者来到这里时,这个小镇还透着荒凉和局促,两年之后却已是另一番景象。当年人流稀少的街道,已商铺林立,一条街道的拐角处,记者看到一家写着“青岛扎啤”的家常菜馆,据说扎啤是从青岛运过来的,此外,在不远处还开着一家日照海鲜城。

    “很多山东人在北川这里创业呢。”一位当地人刘先生告诉记者,在巴拿恰步行街,除了有北川特色纪念品,还有一部分山东特产,像泰山石敢当等。也有一部分北川人和山东人联手做买卖,将北川的特产、山东的特产两地对调,“我们北川茶在山东就卖得很好,现在有十几个经销商在做北川茶的代理。”刘先生说,山东产的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在北川也有销售 ,不过,对北川人吸引最大的山东特产是海鲜和煎饼。

    距离新北川县委县政府不远就是山东工业园,总投资19.33亿元,目前已有33家电子 、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文化旅游产品加工等企业落户工业园区,近20家企业投产,将来可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

    建一个纯粹的北川

    “山东人很厚道,北川由山东援建,是我们北川的幸运。”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北川人提起山东人就竖起大拇指。一位退休多年的政府工作人员李兰,甚至叫得出大多数山东援川指挥部主要负责人的名字。

    一位北川县政府的人士说,山东援建北川,缘于偶然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时任北川县长的经大忠到绵阳寻求帮助,在那里他与素昧平生的张传亭邂逅。张传亭是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奉命来绵阳抗震救灾。两个人只不过说了几句话,但北川和山东的情谊,由此开始了。几天之后 ,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的郭兆信来到北川,与经大忠详细商谈援建事宜。随后,山东援建北川正式确定,3万多名山东建设人员陆续开赴北川,在废墟上书写北川传奇。

    “北川建好了,山东还提出来不留山东痕迹,以前的山东大道、青岛路之类的称呼,现在都没有了。”李兰说,山东人这么做,是因为不想给北川人留下负担,“其实,就是留下山东的称呼也没什么,北川是山东人送给北川人的。”

    正如李兰所说,走在北川新县城的大街小巷,记者发现,从路名到设施场馆的命名,很难见到标明“山东”的痕迹。3年前,山东援建者轰轰烈烈而来,走时留下来的是一个纯粹的北川。不过,北川县长经大忠表示,“实际上,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标志,因为山东人和北川人的情谊,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

    文/ 记者 陈浩杰     图/ 记者 刘延珉

    ■山东速度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因在地震中损失惨重,北川成为四川大地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2009年3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北川新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6月,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9月,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和委托山东承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整体移交。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共64个,主要包括首批安居房和主要公益性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约46亿元。2009年6月,山东省17个市完成乡镇援建后,集体转战新县城,3万多名援建工人艰苦奋战,10个月后,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城。2010年5月,首批3600多套安居房全部竣工交钥匙,县城63条道路、4座桥相继通车。9月1日,5所学校如期开学,艺术中心、人民医院等大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9月25日,山东省援(承)建项目全部竣工并移交,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创造了新中国建城史上的奇迹,成为“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个亮点。

    根据规划,北川新县城将是北川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绵阳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新县城规划人口7万人,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近期规划人口3.5万,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目前,建设总投资已完成95%以上。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相关专题:汶川5.12地震三周年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北川 重建 地震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