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店打出"打耳洞"的招牌 。
7月28日,青岛某高校的学生小赵花了 10元,在学校附近一家美甲店打了耳洞,本来想跟其他女孩子一样,戴上耳环美一把,没想到几天后耳朵开始溃烂,原来这都是美甲店消毒隔离不严造成的。7月28日,记者调查发现,美甲店可谓遍布大街小巷,它们不光提供美甲服务,还“兼职”打耳洞、文眉,而这些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需要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否则很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传播疾病。
穿耳器生锈了还在用 7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威海路妇女儿童用品市场,仅在一楼就看到15个“打耳洞”的招牌。其实这些店铺都是经营美甲或化妆品,而“打耳洞”、“修眉”甚至文身只是他们的“兼职”,当记者询问这些“全能美容师”是否有相关资格证时,一位老板很坦诚地说:“没听说干这个也要证。”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台东5家理发店,当询问这里能否打耳洞时,理发师纷纷热情地推销起来:“能打能打,15块钱一对,保证比外面的卫生。”其中一家店的理发师还展示了他们打耳洞的工具,记者注意到穿耳器已经明显生锈了,上面还沾了几根头发。“不要紧的,反正接触你耳朵的是耳钉又不是穿耳器,这个东西干不干净没影响。”
在威海路一家美甲店,记者目睹了打耳洞的全过程。美容师先用酒精擦擦顾客的耳朵,再用眉笔点上两个点,然后拿着一对耳钉放入酒精蘸一下,最后用穿耳器夹起耳钉打入顾客的耳垂,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买个通电针就敢文眉 不光是打耳洞,这些美甲店还为顾客提供文眉、绣唇等服务,记者调查发现 ,他们大多没有医师资格证,随便买个通电针就敢做,而且没有任何隔离和消毒措施。“很多美甲店做文眉、文眼线、绣唇都用同一台机器 ,病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名经营文绣机的店主爆料说。
在威海路一家美甲店内,记者表示想要文眉,店主给记者拿出一盒文眉的颜料让记者挑选。记者看到盒子的外包装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卫妆准字等信息,明显是“三无产品”。而另一家店铺推荐的一款原装进口颜料,记者发现包装的英文拼写出现了好几处错误,厂址竟写着“浙江义乌”。
打耳洞感染的真不少 7月28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十名打耳洞的女性,仅有一人是在医院做的。“我们医院经常能接到因打耳洞感染的患者,一些甚至因此毁了容。”青医附院整形科主任陈振雨说,耳朵上的皮肤比较敏感,在感染后不易恢复,很多患者的耳朵上因此留下了一个肉瘤,要修复这个疤痕非常麻烦。“在一些不正规的店里扎耳洞最容易造成感染,因为要穿透耳部,创伤比较大,一旦消毒不严格耳朵极易发炎。”
■提醒 打耳洞不慎感染可导致耳郭坏死 “街头打耳洞所使用的酒精或红霉素药膏,都只能是初步消毒,并不能杀死乙肝、艾滋病等病毒。”陈振雨介绍,打耳洞时会刺破皮肤,如果工具上带有他人的血液或病毒,极有可能传染给别人。如果耳洞没穿好,不仅会发炎,还可能反复感染,引发增生性疤痕。另外,由于耳郭以软骨为主,感染一旦加重,很可能发展成为化脓性软骨膜炎,甚至导致耳郭坏死。
“按照规定,凡需要刺破皮肤的都属于医疗范围。”市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像打耳洞、文眉等医疗行为不允许在一些生活类机构进行,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并且由专业人员来操作。“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严厉打击这类行为。但市民常觉得打耳洞不是什么大事,而很多生活美容店也开展此类服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都属于医疗范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