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投石实现“点石成金”
营造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的,是一块块原本光秃秃的石头。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在海底潮间带和潮下带的近海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国内外最常用的方式是海底投石和沉船,相比之下,投石的方式更适宜在青岛近海使用。
在一份视频资料中,记者看到了海底投石的作业现场。装满石头的大型渔船上 ,挖掘机将石头投到海里,这些石头都是普通的花岗石,小的一二百斤,大的重达一吨。“一般都要等到涨潮时才能出海投放,不容易搁浅,而且必须在冬季,要不然一投下去就被海蛎子给破坏了。”陈刚说,石头个头多大合适、投在深水区还是浅水区、投放的石头要距岸边多远才不至于被水流冲走……这些都是学问。刚开始的时候,陈刚在养殖海域投下了5000立方米的石头,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石头上不但没长海藻 ,反而长满了海蛎子。向行家请教,才知道投石头的时机不对,当时正是海蛎子的繁殖期,几十万元基本上就这样打了水漂。
在小麦岛附近,仍堆放着陈刚储备的一堆石头,这些石头过几个月也将“喂大海”。石头一立方米100多元,一船石头大约5万元。每次往海里投放石头都要租专门的大船,石头要先用大卡车运到麦岛码头,然后用吊车装船运到指定海域投放,一趟下来运输成本甚至比买石头花费还高。
石头“开花结果”要等3年
投到海底的石头,变成长满海藻的“石头树”,陈刚说,最短也需要3年。
陈刚说,石头一般都要在冬季投放,石头沉下去后,会先长浮泥,浮泥上像地上长草一样长出一层薄薄的小海藻,招来海蛎子率先来安家,而随后到石头上来做客的是海星,海蛎子是海星的美食,它们会栖身在石头上觅食。
随着石头在海底沉积的时间越来越长,上面长的浮泥也会越来越多,海泥达到一定厚度后,海蛎子等贝类生物就浮不住了,这个时候,石头表面也会形成很多小坑,小坑也会被浮泥填埋。浮泥上会陆续长出海藻 ,海藻渐渐长大长长,这个过程会持续两三年时间,直到形成相对稳定的“小气候”。
形成的“小气候”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海洋生物的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互相利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海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供给贝类,而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会被藻类吸收,其排泄物被海参等海珍品食用;海水中过剩的氮磷等有机物被藻类吸收,繁茂的藻类又为鲍鱼等海珍品的生长提供了丰富饵料。
一亩海底森林造价就得30万元
石头海底能“长”上百年
在石头缝隙中,可以看到鲍鱼、海参扎堆栖息的身影。陈刚说,随着石头“开花结果”,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就初步达到了一个小养殖场的功能,他们会把海参、鲍鱼苗投放到这里,实现“海底森林”的养殖功能。可这个“海底森林”并不便宜,一亩“海底森林”的造价约在30万元上下。
海参鲍鱼回捕率仅20%
投放的海参、鲍鱼要达到成品规格,还需要在“海底森林”里长上3年甚至更长时间。苏长顺说,尽管投放入海的鲍鱼都有两三厘米长,但由于是完全原生态的海洋环境生长,没有饵料喂养,相比池塘养殖的鲍鱼要长得慢至少一年。同样,海参也是如此。“苗种我们年年要投放,一投都是几百万尾,石头也是年年投,因为不是每块石头都能长出喜人的海藻 ,石头跟不上 ,投下去的苗种也就没用了。”
陈刚测算了一下,建设一亩“海底森林”,需要投放石块1千多立方米,按照1立方米100多元计算,石块的投入大约是十几万元,此外要投放鲍鱼苗、海参苗3万多粒,按照鲍鱼苗3元/粒、海参苗1元/粒算,苗种的投入加起来要15万元以上,再加上运输、养护、采捕等成本,一亩“海底森林”的造价约在30万元上下。
那么回报又有多高呢?陈刚说,“海底森林”的产出还不好测算,但按照有关专家估计,一船投入大海的石头是5万元,投进海后每年带来的收益高达50万元。更重要的是,石头投进去后可以使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七八年的投入期一过,就坐享其成。
不过,这样的买卖也并非没有风险。比如,石头并不是投下去就能长海藻,相当多的石头因为投到了泥滩中而报废;而投下去的海参、鲍鱼苗绝大部分都会跑掉,“我们预计的回捕率也就五分之一左右,下去十个能捕上来3个已经很幸运了。”
“养大海”累计已投2000万
截至目前,金海福源海洋实业有限公司为建设“海底森林”投入的石头已达十几万立方米,加上苗种等,累计总投入已近2000万元。在崂山青山湾的“海底森林”,记者注意到,鲍鱼和海参个头都已经很大,不过,这些鲍鱼海参都还没有到上市的时候。最早投放的大公岛已接近5年的时间,崂山青山湾也有四五年的时间,而奥帆中心附近的“海底森林”投放石头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按照陈刚的测算,到年底前会有少量的海参、鲍鱼产出,但大量产出还要等到一年之后。
投石头之前的海底是什么样子?陈刚对此记忆深刻:“别说鱼了,连草都很少。”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在崂山青山湾,垂钓的市民钓一上午竟钓不到一条鱼。最近这段时间,他已经听到不止一个垂钓者讲,这里的鱼很好钓,一天能钓上来几十斤。同样,在大公岛,石花菜近年来基本上绝迹了,但因为石头“养”大海,这两年石花菜又多了起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