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问半岛人 社长郑立波谈报纸应对新媒体

2011-08-09 07: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2年的风雨兼程,12年的奋斗历程,虽然你和我或许未曾谋面,但在过去的4300多天里,通过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纸,你和我,每一天都进行着心灵上的沟通、观点上的碰撞,为同一起灾难落泪,也为同一次拯救成功而欢呼。

  这是一场现实版的《老友记》,见字如面,见到那熟悉的报宋体或超黑体,半岛人和你,和他,和所有人,都立刻亲切起来。

  而在今天,2011年8月9日,这个特殊的节点上,我们渴望与您进行更深层面的交流。于是,8月5日,半岛人拿出最坦白的心,搭建起了“所有人问半岛人”的微博交流平台,无论您是半岛的新读者还是老朋友,无论您是突发奇想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只要是对《半岛都市报》有所感触或疑问,都可以向南京路110号里的任何一名半岛人提问。

  有限的时间,几百条关于办报思路、读者互动以及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纷纷浮现,反响之热烈,范围之广泛,了解之深入,问题之犀利……让我们在惊讶之余,也深深感受到了所有人对半岛人最真挚的情谊。

  感谢您的提问,更感谢您对《半岛都市报》的深情厚爱。虽然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只能从几百条提问中选取比较普遍、具有代表意义的12个问题,但对于其他没有入选的问题或建议,我们同样会认真思考,并虚心接受您的建议。

  因为下一个12年、24年、48年甚至更长更久的岁月里,我和你,所有人和半岛人,仍要携手一起走过。

  1、应对新媒体

  半岛网友“老董其实不懂”问半岛都市报社郑立波社长: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现在不少报纸都已开设3G手机报 ,《半岛都市报》有什么打算和长远规划?

  郑立波社长答:这位朋友你好,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虽然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给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应该说,这些年来,二者一直在竞争中不断衔接与融合;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传播方式和渠道环节等方面,而传统媒体在新闻来源、采编深度和专业经验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我认为,在未来,谁能够实现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良性整合,谁就能够在传媒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个问题:在新媒体构建方面,半岛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目前,正在筹建以半岛网为核心的商业网站集群,开发各类商业化网站,与运营商合作研发手机网络的系列增值商品(包括你所说的手机报等移动新媒体),努力形成“新闻门户网站、商业网站、技术整合平台及数据终端”等模块组成的新媒体群落。

  2、规划

  “青微美食的闺密”问半岛都市报社郑立波社长:《半岛都市报》如果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先用来改善什么?或者先发展什么?

  郑立波社长答:这位朋友你好,谢谢你对半岛的关注。传媒业发展到今天,要做大做强,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如果半岛传媒能够上市,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主流报纸产业,并加快培育发行物流、文化地产业、影视演艺和艺术品投资以及新兴媒体等产业板块,让所有热爱半岛的读者和投资者分享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喜悦,到时候,也欢迎你成为我们的股东。

  3、80后读者

  半岛网网友董先生问半岛都市报社张辛总编辑:贵报百万读者中,80后、90后的读者占比多少?在内容的编排、选择上,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受众的需求?

  张辛总编辑答:作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有热情的群体,当前的80后、90后正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半岛都市报》而言,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是现在,更是未来和希望。具体到读者比例,我们以前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20岁~45岁的读者在半岛读者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虽然这个调查没有具体进行年代划分,但我估计80后、90后应当占整体读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需求,我们在办报的形式上,选择了直白明快、丰富多彩、冲击力强的包装风格;在内容上,强调做到丰富生动,不断创新,充满热情,好看耐看等,并在办报要求中特别强调一条:“关注年轻人”。在此理念指导下,《半岛都市报》开设了多种多样体现年轻人兴趣的栏目、版面和专刊。在以后的办报过程中,我们还会针对80后、90后的阅读特点,不断开展内容和形式创新,争取为这个群体呈现更多精彩的内容。

4、排名

  读者小嘉问半岛人:听说《半岛都市报》世界日报排名48位?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行政管理中心秘书张庆刚答:本数据由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于2010年8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发布,其官方说法应为“2010年世界付费日报发行量排行榜”。这些数据由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每年发布一次,代表各报纸在当年的平均流通能力。排名共有26份中文报纸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行列,中国是上榜数最多的国家,也是日报总发行量最高的国家。《半岛都市报》在当时以2009年日均发行量105万份的数据位居第48位,而截至2010年底,《半岛都市报》的日均发行量已升至112万份。

  5、85后记者

  读者“青岛小栋”问随便一名85后记者:在我的印象中,记者、编辑都是很傲、很难缠的,但我和半岛记者、编辑接触时,发觉他们很亲切,非常尊重被采访人。我有种担心,对于讲究个性、过于关注自我的85后记者,能否仍然谦虚地面对被采访人?

  经济专刊部记者王晓美子(1987年生人,入职 1年)答:个性属于生活,工作则需要激情和忍耐力。我还记得2010年的夏天,当我扎着小辫来到位于南京路110号的半岛都市报社大楼报到时,这份报纸正在为它11岁的生日会忙碌着。翻着厚重的报纸,一页页读取它与这座城市十余年来积累下来的点滴,彼时的我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能为百万半岛读者做点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和其余27名同时入职的新记者们每天都在自己“找事”:虽然见习期还没有明确的新闻口,但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恨不得以凌波微步的速度赶到现场,而每天早上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翻开报纸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现在,我们已经不是报社最新的记者,也都有了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新闻板块。但是刚入职时一刻不愿意闲下来,到街上、到社区、到论坛……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新闻线索的热情却仍然在激励着一年后的自己。

  的确,我们是“85后”,是被家长宠着的“个性”与“自我”的一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懂得自己加压与担当责任,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待我们。正如12岁的《半岛都市报》社庆特刊里,那么多老记者、老编辑们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成熟一样,我深信:接下来的12年,《半岛都市报》也将见证我们的进步。

  6、人才招聘

  蓝狮子签约作家、《传媒三十年》作者宋守山问半岛都市报社招聘部门负责人:请问半岛的人才招聘,名校毕业生好呢,还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好呢?招聘的原则是根据学历来呢,还是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个人能力非常优秀,但他不是名校的,半岛是否会考虑呢?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曲魁丽答:经过创业后的积累和薄发,半岛近几年走向快速发展阶段。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结构优化、创新机制,是支持半岛事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具体到“记者”这一岗位,半岛都市报社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近几年对于记者的招聘录用,本报坚持从“7+2所名校”和“211工程大学”以及省重点高校这样一种层面的学生中进行优中选优。通过多方位 、多层次培养,让其尽快成材,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报社发展和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个人能力确实非常优秀,但他不是名校毕业生,半岛的大门当然也会向他敞开。

  7、省外采访

  岛城知名作家、《青春的处方》等畅销书作者雨桦问《半岛都市报》记者:我是《半岛都市报》的忠实读者,《半岛都市报》一直陪伴了我12年的时光。近几年我发现,但凡国内甚至国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大旱、日本地震等,都能看到《半岛都市报》记者的身影。其实,作为地区性报纸,完全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或当地媒体发布的信息,为什么还要不惜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跑那么远的路,亲自去采访呢?

  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余衍飞答:这里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首先,从主观能动性上来讲,这是本报在做大做强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后,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新闻媒体,我们的记者理应出现在最艰苦 、最危险的新闻最前沿。

  从客观上看,是为了更好地捍卫半岛地区读者的知情权。比如在汶川采访的时候,全国性的媒体关注点在于全国对汶川的援助,而我们的记者则更多关注与青岛、山东有关的人和事。另外,我们的记者赶到现场,很多时候不单纯是扮演记者的角色,在灾难面前,我们还是志愿者值得托付的亲人。比如在日本地震灾区,我们的记者在核辐射区、在机场,为山东人、青岛人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外,在传播领域还有一个所谓的“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在一些造成公共信任危机的事件面前,半岛的读者更容易相信《半岛都市报》记者所提供的信息,所以在河南禹州市天价过路费事件、苏州联建科技公司“毒苹果事件”中,本报均派出了自己的记者,真实、及时、准确地为半岛读者发回了第一手的新闻。

  8、微博报料

  读者栗涵问半岛热线96663:半岛热线有没有微博爆料台?在微博上爆料有爆料费吗?物价飞涨,半岛热线的线索费有没有提高的趋势?

  96663呼叫中心副主任穆卫东答:半岛都市报创刊以来,热线新闻一直是报纸的“拳头产品”,热线电话成为报社与读者沟通联系的第一平台。除了读者熟悉的“96663”热线电话报料外,我们还分别在新浪网(http://weibo.com/2283935771)和半岛网(http://t.bandao.cn/37988)开通了“半岛热线96663”微博报料台,以及QQ在线报料:1959896821,我们派专人在线接收。

  以上三种途径所提供的线索,一旦被采用登报,我们会给予第一报料人现金奖励。对于不方便来报社领取的读者,我们会提供手机充值服务。为激发广大读者及时为本报提供有效线索,2011年以来,我们对线索费进行了上调,最低50元最高5000元。并且在年终还要评出特别大奖,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的奖励。

9、两个封面

    读者王先生问《半岛都市报》封面编辑:《半岛都市报》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封面?一个封面导读不够吗?

  要闻编辑中心一版编辑李伟志答:从1999年8月9日创刊至今 ,半岛都市报经历了12年的发展。到2010年,报纸日均发行量为112万份,最高达115万份。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都市报纸的内容越来越海量,越来越全面,一个封面已经不能引导读者充分了解当天所有的新闻亮点。读者的阅读方式也从以前把整个报纸翻一遍逐渐转变成只看最关心的信息。“双封面”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导读版面不足问题,还能起到新闻索引的作用,将报纸每一天的好新闻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您能更方便地从几十上百个版面中快速地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闻内容。

  作为报纸的“脸面”,开辟两个封面,可更加强调信息量。不仅能提供当天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还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对报纸应对新兴媒体海量信息的挑战,抢占舆论高地、凸显自身价值有特殊的作用。

  10、投稿

  读者程志问《半岛都市报》副刊编辑:《半岛都市报》上有不少读者可以参与投稿的栏目,比如《朝花》、《人文青岛》、《波螺油子》等,都喜欢什么样的稿件?

  副刊编辑秦绪芳答:这些栏目都设立了投稿邮箱,欢迎读者踊跃投稿。其中,《朝花》栏目的投稿邮箱是focus1973@163.com或者qinxufang@sina.com ;投稿要求:随笔散文,千字以内,可读性强。

  《波螺油子》栏目的投稿邮箱是bdshijing@sina.com,投稿要求:500字以内,生活气息浓郁、可乐的段子。

  《人文青岛》栏目的投稿邮箱是qinxufang@sina.com ;投稿要求:侧重青岛历史钩沉,历史名人在青岛的轶事。

  11、采访明星

  半岛网网友“招财猫”问娱记娱编:我喜欢看《半岛都市报》的娱乐版面,想问一下,编辑平时是通过什么渠道和明星联系的?见面?信件?QQ?还是电话?

  文艺部记者朱洁茹答:一般约采访时,时间和方式都要以明星的时间和喜好为主。受访者舒服了,记者才能“挖”出读者喜欢看的“料”来。对于小记来说,见面采访是最好的,因此只要有面对面采访明星的机会,小记都相当重视。

  当然,很多演员因为忙于拍戏,深夜才能接受采访,这时候他们更喜欢用邮件来回答问题。也有明星喜欢电话采访,因为电话互动性强一些,比如《青盲》里的男主角于和伟,他说起话来很和蔼的。

  小记采访遇到最亲切的明星是蒋雯丽,记得那天晚上10时左右的电话采访 ,第一个电话蒋雯丽没有听见,过几分钟,再打时接通第一句话就是连声道歉,说是手机在白天参加活动时掉水里了,没有声音了,所以没有及时接。很好玩吧?

  12、花边

    读者李遥问随便一名体育记者:现在不少都市类报纸都侧重报道体育花边新闻,你觉得有劲吗?

  体育新闻部记者嵇玲答:花边新闻就像是一道饕餮盛宴上的甜点,它色香味俱全,光吃它,肚子肯定会抗议的,而且也肯定填不饱肚子,但是缺了它却是万万不能的。毕竟,鲍鱼、海参天天吃也有腻的时候,上道甜点调节一下胃口,没有谁会反对。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修相科]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半岛人 郑立波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