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深潜员揭秘海底世界 曾遇巨型龙虾(图)

2011-08-24 00:13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海底5000米拍到的鼠尾鱼。(图片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



  8月23日,在圆满完成我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任务之后,“蛟龙号”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09”船凯旋青岛,我国首批潜航员唐嘉陵、付文韬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 46名海试人员也随船抵达青岛。记者从随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议上了解到 ,此次海试不仅验证了潜水器5000米级深海极端环境下的功能和性能,创造了5188米的我国载人深潜深度和554分钟的水下时间新纪录,同时对海底巨型底栖生物进行了拍摄并采集了样本,向人们展示了5000米海底世界的景象。

      下潜过程中周围一片漆黑

  唐嘉陵是我国首批潜航员之一,曾两次参与下潜作业,并且参与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5188米的新纪录。会议之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在下潜的过程中周围一直一片漆黑,只能从传感器上传送的数据中看到温度在不断下降,海水的压力则在不断上升。到达海底的时候,传感器显示外面温度已经是1.45摄氏度,而此时舱内的温度也从三十多摄氏度降到了14摄氏度,人也可以明显感到寒冷。”唐嘉陵说。

      海底通信,不靠“电磁”靠“声波”

  在陆地上通信主要依靠电磁波,但是到了海底之后,电磁波便无用武之地了。记者了解到,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会逐渐减弱,传输几米的距离便会消失,远远达不到五千米的要求,所以科学家们必须寻找其他的信息传输方法。唐嘉陵告诉记者,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纳通信,“在水里,我们才用声波传输信息,可以达到1500米/秒的速度。”唐嘉陵说。“但是我们也有新的问题,因为到达五千米的深度之后,声纳通信虽然不会减弱信号,但是由于传输速度的限制,通常会有几秒到十几秒的延迟,这是我们下一步也要解决的问题。”

      海底巨型龙虾来“挑衅”

  那五千米的海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唐嘉陵说,在海底有限的视距都在10米之内,“能看到的全是像陨石一样的锰结构均匀地散落在海底的沉积物上,这在之前下潜到3000米的海底是看不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两个小生物发现了我们的潜水器,一只鼠尾鱼开始并不害怕,围着我们的作业区转了一圈,突然我们的作业臂一动才吓跑了。另外还有一只巨型龙虾则对我们充满“敌意”,我们在水下放置标志物的时候,它还跑去撞了一下,好像向我们示威呢。”

  在第44次下潜实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巨型单细胞原生动物并采集了标本,从资料图片上可以看到,这些巨型单细胞生物呈半月形,直径将近10厘米。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海百合、伞花海鳃等深海生物。见习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桑燕庭]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蛟龙号 龙虾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