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裔讲述:张凤九1912年来青避难 曾杖打汪精卫

2011-10-10 15:3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民国初期张凤九(后排左起第四人)与友人合影。摘自《国事苍茫 家事沧桑》一书



    张凤九作为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一直坚定地跟随孙中山,几经沉浮危难,在1912年还曾避走青岛,他的经历就是当时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张凤九在1947年就去世 ,他的孙子、今年57岁的张国真,是通过照片和别人的讲述了解自己的祖父的。当能向他讲述这些故事的老人一个个故去,只留下被翻看得散了架的老相册时,张国真想把家族的历史写成一本书让后人知晓。用了两年的时间来搜集资料和写作,张国真写就了一本《国事苍茫  家事沧桑》,

来青岛避难,逃脱袁世凯政府爪牙

    “祖父停留在青岛时,大概不会想到40年后,我父亲会被分配到这个城市,并在这里安家立命,生儿育女”,张国真说祖父1912年来青,大概在这里停留了半年多的时间。而来青的原因还要从祖父的革命经历说起,祖父张凤九出身于商人家庭,但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精神的影响,他坚持就读新疆省立法政学校,在学校就因倡导“剪去满清鞑虏强加给汉民族耻辱的象征——辫子”而被勒令退学。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在新疆通缉革命党人,也在名单之列的张凤九只好逃离新疆,步行入关,“他先到了开封,在一家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进步报纸《自由报》担任主笔”,1912年3月袁世凯刚就任临时大总统,就把他的表弟张镇芳派到河南任都督,《自由报》在压力中仍无情揭露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并发表《诘问张镇芳》《痛斥张镇芳之荒谬绝伦》等檄文,张镇芳恼羞成怒多次勒令其停刊都无果,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被曝光后,张镇芳也彻底撕破了嘴脸,同年8月主编贾侠飞在北京遇害,“所幸的是,祖父逃脱袁世凯政府的爪牙,避至德国租借地青岛,这一年,祖父31岁”。

    令张国真遗憾的是对祖父在青岛的情况,他至今知道甚少,只听说当时祖父充当某商号的会计以避人耳目。虽然不知道确切时间,但张国真说根据史料记载,张凤九在1912年之前就加入了同盟会,1913年后又到上海加入了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受孙中山委派潜伏在京津地区,从事秘密工作,劝说议员随孙中山“讨袁”。后来被袁世凯的爪牙探知才又逃回上海。

    1917年,张凤九跟随孙中山离开上海去广州开展护法运动,在8月的非常国会上被追补为众议员。此后张凤九没离开过孙中山的身边,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他是孙中山指派的新疆的唯一代表。1925年1月26日 ,孙中山因患肝癌住进北平协和医院,“病中,祖父一直不离中山先生左右。”张国真说。

怒打汪精卫,收傅作义女儿为义女

    从1927年开始,张凤九作为新疆代表在南京政府任职,在此期间还与担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因建立新绥长途汽车公司、开发西北而结识并成为好友,傅作义让自天津到伊犁的“丝绸之路”由汽车代替了骆驼,而张凤九还收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为义女。

    一家人过了几年稳定舒适的生活,但张凤九与当时的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在处理新疆问题上,不同意汪只顾发展个人势力、搜刮财富,得罪了汪精卫,又因九一八事变后,张凤九主张坚决抗日,痛恨汪对日忍让的妥协方针,而遭到汪精卫的迫害,1934年被迫举家搬往上海。

    1937年上海沦陷后,汪精卫为成立伪政权,再次利诱、威胁张凤九与他们合作,“一次会议上,汪精卫许诺祖父如果赞同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就给祖父以立法院副院长的职位,当时祖父因身患感冒,手执拐杖,怒斥汪精卫时一时因激愤不能控制自己,抡起拐杖打向汪精卫,汪躲避不及,被击中肩膀。随后,祖父被众人劝开,会议不欢而散”,张国真告诉记者,汪精卫恼羞成怒,令周佛海对张凤九实施暗杀,幸有友人通风报信,祖父连夜摆脱汪精卫手下的跟踪才得以逃脱。后来张凤九到了西安,因愤恨不已大病一场。

    孙科出任立法院院长后,于1940年提请张凤九续任立法委员,他才离开西安抵达战时陪都重庆,“从 1928年11月起,祖父先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一、二、三、四届立法委员,直至1947年去世”。

    1947年3月23日,因太过操劳张凤九在一次会上发言说到激动时,忽然停顿,俯身缓缓倒下,“开始,人们以为他手绢掉地上了,要俯身去捡,见他倒地不动才急忙上前查看,虽然经过鼓楼医院医生诊治,但为时已晚。”当时青岛地区的两大报纸《青报》和《青岛时报》也都刊发了张凤九去世的消息。

■吴大洲

被黎元洪害死的胶南革命家

    因同盟会组织严密,且长期处于秘密活动状态,加之距今时间较久,很多材料不易搜求,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马庚存曾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出一份有500余人的山东同盟会会员名单,其中籍贯在青岛境内的较少,只有于振吉、孙柳溪等不足4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即墨,且他们大都没有详尽的生平简历,甚至很多人的入会时间都无从查证。

    马庚存透露,当时参加即墨起义的大都是本地人,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也大都只集中在青岛和即墨地区,许多人也没有加入山东同盟会。正如很多外地人如刘冠三、陈干等来青活动一样,当时也有青岛人到外地参加革命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祖籍山东胶南琅琊镇的吴大洲,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1884年,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参加了诸城独立起义。1912年春,被选为山东临时议会议员。

    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吴大洲被任命为山东革命军司令长官。1915年12月,同薄子明指挥山东民军与袁军精锐的弟子师交火,获得胜利。1916年他出任中国革命军东北军第四支队队长,率部攻占重镇周村,支队改为山东护国军,任山东都督,随后山东护国军西进抵达省城济南附近,指挥攻克省城,摧垮袁世凯在山东的势力,兵力扩大到3万余人。

    黎元洪担任民国总统后,惧于吴大洲的威势,将其骗至北京囚禁于监狱,后致吴大洲冤死,1919年,孙中山追授吴大洲为陆军少将。

    另外,清末山东创办的为数不多的报纸中,有几份揭露清廷、鼓吹推翻清王朝的报纸,据马庚存介绍,主要有青岛的《胶州报》、《青岛时报》,济南《白话报》、《渤海日报》和《齐鲁公报》。《山东文献》第1卷第3期中曾载《青岛时报》“言论激进,鼓吹反清,公开指责清政府是制造贪赃污吏之一绝大机器厂”。 文/记者 王法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张凤九 汪精卫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