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加工点的废棉加工车间。
周围的农作物被染成白色。
利用废旧编织袋进行高温加热后生产颗粒、将废旧的棉花打碎后添入淀粉生产再生棉……在胶州胶莱镇217省道旁,聚集了数家这样的加工点,这些加工点没有经过环保部门审批,乱排废水废气,周边环境非常糟糕,且紧靠引黄济青水渠。10月14日下午,胶州环保局稽查人员对这些加工点进行了检查。
加工点旁废水乱排 “我们真是受不了了,再这样下去就连引黄济青水渠都给污染了。”近日,市民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 96663反映,在胶州胶莱镇217省道旁聚集着很多的废编织袋、废棉加工点,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10月 12日下午,记者来到王女士所说的其中一家利用废旧编织袋加工颗粒的加工点。这个加工点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在前面的院子里,各种废旧编织袋堆积如山,几名工人正将这些废旧编织袋装车,装运过程中编织袋上的灰尘及碎末到处乱飞。
加工点后院有几间房子,旁边也堆积着大量废旧编织袋,另外一侧是一个大水沟,里面的水泛着黄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水面上漂着厚厚的杂物。
据工人介绍,水沟里的水是他们加工过程中排出的 ,日积月累水沟越来越大。
废棉絮到处乱飘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紧靠着这家加工点的还有一个加工点,只见加工点里竖着一根大烟囱,不断向外冒着黑烟。
这个加工点大约上百平方米,在南端是一排平房,房间内机器声轰隆。一位女工人恰好走出平房,这个女工头发全变白了,细看这才发现是沾上了厚厚的废旧棉絮。
这位工人说,他们这个加工点是将废旧棉絮打碎后加入淀粉加工再生棉。走进房间,一侧堆放着加工好的成卷再生棉。“这些棉花都是废棉,有的已经发黑,是靠淀粉来增白。”一位工人说。
这房子的旁边还有一个锅炉房,一位工人将大量衣服下脚料投到炉口里,烟囱里冒出滚滚的黑烟,还带有刺鼻的味道。
房间的后侧是一块农田,由于大量的废棉絮飘散出来,农田里的农作物也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村民被熏得头疼 附近类似的小加工点还有很多,这些小加工点规模不大,但都堆积着很多废旧编织袋或废棉。这些废棉和废编织袋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每次风吹过后都刮起很多粉尘。
“如果不靠近水源的话,也不算大问题,但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加工点靠着引黄济青的水渠。”采访中,一些村民介绍,水沟距离引黄济青水渠非常近,最近的地方只有2、3米远。家住附近的李女士说,这个地方紧靠引黄济青水渠,而几家加工点随意排放废水和废气,而且废水没经过任何处理,如果渗透到引黄济青水渠内,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干活的时候都熏得头疼,非常难受。”一位村民说,加工点排出的废水废气气味非常大,他们难以忍受。
均未办理环保手续 10月 14日下午,掌握到相关的情况后,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胶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经过调查之后,环保局执法人员表示 ,这里有多家塑料颗粒加工点和再生棉加工点,均没有办理相关环保手续,现场加工点环境异常脏乱,而且这些加工点的条件也不具备办理环保手续的条件,他们将联合镇政府等单位将其取缔。
文/图 本报记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