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义杰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 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全部落选。此外,企业高管仅3人当选,分别为中石油原副总裁胡文瑞、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总经理丁荣军。(12月9日《北京晨报》)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发布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时 ,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人曾因高官高管过多而饱受舆论质疑——44名候选人中,近半数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 。如今,院士名单公布了,高官全部落选,企业高管也仅存三枚硕果 ,似乎大家该高兴了,但实际想来,这种高兴不过是“阿Q”式的。从多名候选人到无人入选的巨大落差,不由让人浮想联翩,这究竟是评选保持了应有的公平公正,还是这些官员(包括高管)不幸成为舆论的炮灰呢?如果是后者,尽管高官们落选了,但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因为说到底,这还是非学术因素干扰了评选。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 学而优则仕”传统的社会中,不少政府高官在入仕之前确实也曾是学术领域的杰出人士,如果只因成为高官便被挡在工程院的大门之外,似乎也不合理。
在这次院士增选中,黑洞可谓不少。首先,便是“泄密疑云”,1个月前 ,已经有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其中32位“命中”,工程院新院士名单提前泄露。其次,便是贿选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表示“今年的增选过程也出现了虚报材料、拉票助选等情况”,“还发现个别候选人违反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对这些行为予以曝光?贿选行为难道不是违法?
这些问题不解答,那么,院士的选拔在体制上就没有改进,这些问题以后难免会重复发生。这让人不由想起,2009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官方正式公布时间是12月4日,但同年11月21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名单泄露问题都能一再发生,那有什么办法避免更多的“人为失误”?
不管是对高官背景的质疑,还是对院士水平的质疑,乃至于“泄密疑云”,都源自院士选拔的不透明。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就曾说:“现在选出的院士,总体水平一届不如一届”如果选拔透明了,就算其有深厚背景,又有谁能质疑呢?在笔者看来,鉴于“院士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选拔透明,假如水平都不够,一段时间内不增补院士也未尝不可。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