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遭劫持同胞有望48小时内获释 交接地点未定

2012-02-07 11: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年中国海外员工被劫持事件一览。 CFP供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6日说,中方正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营救在苏丹被劫持的中国工人。

      中弹者遗体找到

  刘为民是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近日中方外交人员设法与被劫持人员通了电话,目前中水电公司苏丹项目部29名被劫持人员身体状况良好,情绪比较稳定。有关营救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另据苏丹有关部门通报,遇袭事件中中弹失踪的1名中方员工已遇难,苏方已找到遗体并将尽快向中方移交。中国驻苏丹使馆将协助有关公司及家属尽快予以确认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交接地点没谈拢

  据苏丹媒体《苏丹论坛报》2月5日报道,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CRC)日前已就29名被苏丹反对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绑架的中国工人的释放事宜与相关方面展开谈判,有望在 48小时之内“取得成果”,使人质获释。

  《苏丹论坛报》网站2月5日报道称,2月4日中国官方媒体曾援引“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一位发言人的话称,该组织正在寻求一个释放29名中国人质的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方式……释放这些中国工人,确定释放他们的日期和把他们交由谁。”而一位消息人士于5日向该报透露,由ICRC牵头的谈判目前已进展到了“后期”,有望于在未来48小时内“取得成果”。

  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目前谈判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在哪里交接人质的问题。“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拒绝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交出人质,要求在南苏丹首都朱巴进行交接,但苏丹政府则拒绝在朱巴接受人质。

      ■时评 风险,在“走出去”之后     连日来,中国赴海外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引起国人广泛关注。1月28日,苏丹发生中国工人遭当地反政府武装劫持事件,被劫人员至今未获释。3天后,又有中国工人在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地区被当地人“短暂扣留”。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凸显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复杂局面,也提醒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海外风险管理。

  据媒体统计,近5年来发生的中国海外劳务人员被劫持事件有13起之多,大多发生在政局不稳、条件艰苦的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到这些高风险地区去冒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是一个“后来者”!

  在积聚了一定的实力后,中国企业试图走出国门,寻找海外市场和投资领域,却发现多数局势稳定、低风险高回报的地区已被西方跨国公司占据。有些仍有发展潜力与空间的国家,却往往局势不那么稳固,甚或有时为冲突和战乱所困扰。由此,一些中国企业前往这些地区发展,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企业员工因各种因素被绑架,正是这种风险的体现。

  如果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难以完全避免,那么,如何尽可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对有关部门而言,可以与投资目的地国家加强法律和安全机制层面的合作,同时也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指导,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更要负起责任,加大对赴海外劳务人员的安全投入。这些投入包括:对施工营地的安保投入,增强保安设施和雇用保安人员;教育与培训投入,帮助员工理解当地风俗,熟悉地理环境。

  对个人而言,除了平时要有安全意识外,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更要注意不慌乱,并尽快找机会与外界取得联系。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走出去多少人,却要理性思考。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郝宏社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要改变思路,变劳务输出为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本输出,尽量减少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中中方员工的数量,多用当地人。这样做将使中国企业在当地社区更受欢迎,也会降低中方人员发生人身安全问题的几率。

  风险,总在“走出去”之后。进行风险管理,是一门科学。在海外进行风险管理,更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掌握规律。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才会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支招 如何处理紧急状况

  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全部出国人数加起来只有28万人次;而据外交部统计,仅2010年我国出境人员就突破6000万人次。目前 ,有16000多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在海外负笈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更是将近200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海外安全挑战,多方联动、加紧构建一张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网”,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企业和公众面前的重大课题。

  如何处理紧急状况?中国外交官和相关中资机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商务参赞郝宏社:在遭遇安全事件时,个人要尽量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反抗,尽快找机会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要绑架者不是恐怖分子,一般不会轻易伤害性命,如果进行反抗,反而可能导致对方采取极端行动。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西南区经理部副总经理王希锋:一旦发生员工遭绑架事件,企业应尽量利用与当地各种势力的关系,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在非洲有些地区,由酋长等在地方有影响力的人物出面,有时比警方直接出面效果要好。

  埃及泰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韩瑞华:发生绑架事件后,要第一时间通报驻在国使领馆,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恐慌情绪蔓延。另外还可以通过当地土著势力沟通,及时了解被绑员工情况和绑匪的要求,争取问题的和平解决。

  本栏据新华社(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苏丹 劫持 同胞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