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曾是山大"福地" 大师云集成当时文化地标

2012-03-18 07:0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上世纪50年代青岛山东大学的校门。(均为资料图片)



上世纪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名人荟萃,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51年,山大创办《文史哲》杂志,促进了学术争鸣。



    百年山大时隔54年之后,再次回归青岛。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青岛和山东大学曾经携手走过了难忘的30年。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翟广顺在其编著的《青岛教育纪事长编》中,清晰地记录着山东大学在青岛的办学经历。3月17日,翟广顺向记者回忆了百年名校山东大学与百年名城青岛的不解之缘,当年盛极一时的大师云集局面,或许将来会在山大青岛校区重新再现。

    蔡元培力主建在青岛

    据介绍,将山东大学建在青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主张。1928年 ,设在济南的省立山东大学因军阀进逼济南停止了教学活动,此时私立青岛大学因办学经费、军阀混战、校园被占等各种原因也被迫停办。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与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商讨山东大学复校的办学地点时,蔡元培认定在青岛办学比之华北通衢、形势堪忧的济南,有远离战乱和自然条件的优势。

    早在1903年6月,蔡元培第一次到青岛住了两个多月,就对青岛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成立时,曾聘蔡元培为名誉董事。蔡元培认为长远看,“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既然在青岛办学,以青岛地名做大学名称更为妥当,因此定名为国立青岛大学,地点就是原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

    1929年 7月8日,蒋梦麟联同蔡元培、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傅斯年 、杜光埙等9名筹备委员在青岛汇泉饭店举行会议,就如何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和原私立青岛大学,以及院、系设置问题进行磋商。决议先设文、理、工、农、法5科,并在济南设置实验工厂,常年经费50万元。经蔡元培帷幄运筹,1930年 9月21日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蔡元培题写了校名,制成木牌挂在校门口。

    大师云集,成文化地标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历史上相继诞生的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是青岛精英文化和城市文学崛起的基石,对青岛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0年 4月,杨振声就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广邀名师硕学赴青任教,青大一时名人荟萃,星光闪耀。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沈从文、老舍、童第周等学有专长的学者都陆续来到了青岛。当时学校还借助青岛宜人的气候风光等有利条件,定期邀请蔡元培、冯友兰、胡适、顾颉刚、竺可桢、秉农山、潘光旦等国内学术大师来青讲学,使岛城随全国学术文化大潮而涌动,山大进入了校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

    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在青岛的创办,使青岛这座远离京沪文化中心的海滨城市,第一次在全国树立起文化地标。有人不无调侃地说,在青岛的大马路上一不小心就碰上一个文人,小巷子里一不留意就撞到一个作家,老楼洞子里时常与某个名记名编擦肩而过。

    迁址济南,成就海大

    1950年 11月,经教育部批准 ,华东大学迁至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仍用山东大学校名,设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和政治、艺术两个直属系,共18个系和历史语言、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山大推进教学改革,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第二个辉煌时期。

    1952年夏,全国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出去的院系有:(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后为南京艺术学院。(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后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为山东工业大学。(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 ,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

    1958年 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

    86岁老校友——

    —期待山大创造第三次辉煌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于里是原国立山东大学1948级外语系毕业生,母校重新回到青岛,让这位老人异常兴奋,包括他在内的众多山大校友,都期待山大能够在青岛这块福地,创造山大校史上的第三次辉煌。

    于里介绍说,山大曾在青岛创造了两次辉煌和“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三大美誉。

    “我当年就是在如今的海大鱼山校区上学,当时山大没有这么多学生和老师,一个班只有5个学生,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当时山大有位瑞典籍外语老师,那时在全国高校中都属于凤毛麟角,开放程度可见一斑。”于里说,山大有着开放办学的优秀传统,在青岛办学期间,教育质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列,他毕业后曾去美国留学,外语口语水平让外国人都感到惊讶,这都得益于山大过硬的本科教育。

    “说实话,当时山大要从青岛搬到济南去,多数师生是反对或不认可的,但政策下来了只能服从。据我所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山大领导就有回青岛办学的想法,但碍于种种因素,一直都没有成功,如今隔了50多年,山大终于回到了青岛,如何不让人激动?”于里坚信,山大青岛校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会给山大带来第三次辉煌。

    记者 单俊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