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背后几多艰辛 记者揭秘卖瓜背后利益分流

2012-07-21 06:5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虽然村里一天只做了这一笔买卖,但是村民依然比较开心,毕竟钱到手才是最踏实的。



  

从下午5时左右开始,瓜农们忙活了3个多小时,才把高树明家的7740公斤西瓜全都运到瓜贩子的车上。



  

▲来自烟台的大车在等待代办,四个瓜农则坐在一旁等待运瓜的车



  

▲瓜农运瓜的三轮车在地头不小心陷住了,大家只好先抬车。



  

▲瓜贩子都喜欢要瓜把子没干的熟瓜,这样运到市场上比较好卖。



  

▲接近晚上8点了,瓜农、瓜贩子和代办依然在地头挑选西瓜。



  

▲7740公斤西瓜全部卖完了,高树明坐下来仔细数着自己的收入 。



  在炎热的盛夏,吃上一块甘甜的西瓜会让整个人都清爽、滋润起来。西瓜能解暑,西瓜很常见,西瓜的价格也十分亲民……这些,都是咱老百姓熟知的部分 ;但很少有人了解,这一个个滚圆碧绿的西瓜从一粒种子长成瓜,再通过瓜贩子之手运到农贸市场供市民购买的整个过程中,瓜农所付出的艰辛——清明之后点种、授粉、打岔、浇水只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西瓜成熟后如何尽快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则让瓜农们身心俱疲。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平度市明村镇的瓜农们,为您讲述西瓜背后的故事。

  蹲守整整四小时一个瓜没卖出去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平度市明村镇高家庄村。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子进行采访,一方面是大黄埠、崔集等地的大棚西瓜已经销售一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100多户的小村庄种植有约 500亩大田瓜(“大田瓜”即不用大棚、直接接受日照的西瓜),自西瓜上市以来销售就比较困难。

  在经过简单了解后,中午12时许,记者与村民高月刚、高秀川等人来到距离高家庄村3.8公里的603省道上。高月刚告诉记者,买瓜的车辆大部分都经过 603省道,前楼桥附近的一个路口是村民的等待点,瓜贩子也知道这里有人等着卖瓜,“得有 10年了吧,我们卖瓜的时候就在这里等,大家轮流等,一人等半天”。

  记者一行在路口等了不到半小时,一辆来自烟台的大卡车就开了过来,这让高秀川他们很兴奋。但是沟通之后才发现,这辆能运输两万斤的卡车,来这里是要等待代办。所谓“代办”,即瓜农与瓜贩子的中间人,他们一般从中赚取每公斤3分钱至5分钱的差价,有的还“两头吃”。而村民为了多赚一点儿,一般不希望通过代办卖瓜。

  等待的结果不甚理想。4个小时过去了,高月刚等人只遇到7辆车,其中有专门找代办的,有小车只收四五千公斤的,还有专门收“破烂”的。“破烂”是瓜农们对不熟、个头奇怪的西瓜的俗称,这种西瓜价格很低,瓜贩子将其运送到其他村零卖。“我们的好瓜都还没卖呢,他们给‘破烂’的钱才四五毛钱,太便宜了。”高树明在与两个小车司机沟通回来后,郁闷地对记者说。

  在等车的这几个小时里,几名村民没有喝水,只是不停地吸烟。记者建议他们可以尝试边等边找代办,将瓜田的瓜一半卖给代办,另一半自己卖,不要因为运瓜的车小就不卖,能卖一点儿是一点儿,毕竟干等不是办法。

  “这你就不懂了,说实话我们不是贪,种了1万公斤的西瓜,来个小车运走5000公斤,看着挺好吧?关键是剩下的5000公斤怎么卖?这时候就只能找小车了,小车又不是经常来,剩下的西瓜就更难卖了,所以卖瓜的都希望一次性拉完。”

  怕下雨、怕瓜秧死瓜农咬牙去找代办

  “一般过了下午4点半,就很少有买瓜的车来了,今天一天俺们村一个西瓜也没卖出去。”高月刚焦急地说,他转头问高秀川:“要不咱找老代吧?还是找小吴?万一下了雨,或瓜秧子死了,那可咋办?”高月刚告诉记者,他们这么犯愁是有原因的,“天一下雨,地里的西瓜就会爆裂 ,没法卖了;即便不下雨,成熟的西瓜如果在地里搁着不摘,瓜秧死掉后瓜把子也会逐渐干枯,会影响价格”。另外,瓜贩子一般也喜欢收购瓜把子没干的熟瓜,这样运到市场上比较好卖。

  记者了解到,高月刚口中的“老代”和“小吴”都是明村镇的代办,他们手里有一些瓜贩子的信息 。坐在一旁的另一名瓜农高树明这时坐不住了:“我刚才问过老代了,他说有3辆小车,估计能把我的那些瓜拉完。”说完,高树明就立刻起身 ,发动自己的电动车,说要去找老代。

  征得高树明的同意后,记者坐上了他的电动车,跟他一起找到老代。经老代引荐,高树明和瓜贩子小赵简单交谈了后,小赵决定先去瓜地里看瓜,并明确对高树明说:“我可只要熟了的和瓜把子没干的熟瓜,咱先谈好,免得后面多事儿。”在瓜地里转了一圈后,小赵觉得高树明的瓜还可以,开始摘瓜。

  听说高树明家要卖瓜,村里的十来名妇女自发地来到地里帮着摘瓜。“俺们村小,谁家卖瓜,其他人都过去帮忙。”高树明说。此时,高秀川也从等待点儿回来,并将自家的三轮车开到高树明的瓜地里,“他的三轮车和我的三轮车倒腾着运,能快点儿把瓜运到地头。瓜贩子的车开不进地里来,就在地头等着”。

  下午5时许,16名村民在地里站成一排摘瓜、运瓜,三轮车上留两名男劳力接瓜、把瓜排好,运满一车后拉到地头。运到后,高树明站在三轮车上给小赵递瓜,小赵挨个儿地敲打着,将未成熟的、瓜把子干掉的西瓜退回。18日晚上8时许,7740公斤的西瓜才运完。  

  瓜农·心声

  种瓜是出力,卖瓜更熬人

  一天下来,一个村子只卖掉了7740公斤西瓜,还有大量的瓜留在地里,万一下雨的话,西瓜就会爆裂没法卖掉;即便不下雨,如果瓜秧死了,西瓜的瓜把子逐渐干枯,也会影响到西瓜的售价。瓜农一方面着急卖瓜,另一方面辛苦种了一茬瓜,谁都想多赚点儿钱。如此矛盾的心情下,使不少瓜农普遍感觉卖瓜比种瓜更累。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高家庄村也有部分村民种了一些大棚瓜,村民小菊家就种了16亩。4月20日左右大棚瓜成熟之后,她家的西瓜以每斤6毛钱的价格迅速卖掉了。“等不起啊,之所以选择种大棚瓜,就是想打个时间差,早熟就能早卖个好价钱,不然大田瓜上市之后更没法卖了。”小菊说。

  与小菊家一样,明村镇大黄埠村的大部分瓜农也种植了大棚瓜。7月18日,记者去大黄埠村走访时,这个原本种植有2000多亩西瓜的村子,仅剩下不到20亩西瓜还未出售。

  与大棚瓜的畅销不同,明村镇很多地方的大田瓜都苦待买家,不仅是高家庄村销售不畅,周边的白里村、马户顶村也存在这种情况。

  “ 我们瓜农赚的是辛苦钱,授粉、打岔时天很热,早晨5点就得在地里伺候了。天好时还得把西瓜挨个儿翻翻接受光照。”高月刚告诉记者,“好在今年的价格还行,只要是种瓜的,基本上都赚了。一亩地的成本大约在700块钱,平均一亩产5000公斤的话,按7毛一斤来算,能赚不少。但是如果找代办的话,一亩地就得少赚200块钱左右,有那200块钱,明年的种子钱就有了。另外找代办的话还有1%的去称,就是100斤的西瓜只能按99斤算。”

  种西瓜和卖西瓜哪个更累?“当然是卖西瓜更累啊!你看我在这儿坐半天,一笔生意也没谈拢,一个瓜也没卖出去,你说累不累?心急不?赶明儿要是下起雨来,全挂了!我种瓜都种了20年了,打算以后少种点儿,年年这样太熬人。”高月刚皱着眉头说。

  对话代办——

  —谁掌握信息谁就能赚钱

  在前楼桥附近的等待点儿,记者发现,这里还存在运瓜车和瓜农一起等待的奇怪现象:一边是等待代办介绍、准备收购西瓜的空空车辆,一边是等待卖西瓜的瓜农。这种现象显然并不正常。

  老代是一名职业代办 ,从事这一行业已经接近20个年头。他自信地告诉记者:“明村镇的西瓜基本上都是代办负责销售的,哪个村子里都会有两三个代办。我干了这么多年,全国各地认识的人也多,西瓜上市的时候,客源就会给我打电话,我就联系货源。这没什么,这年头谁掌握信息谁就赚钱呗!”

  对于瓜农们不愿找代办的想法,老代也表示理解:“谁不想多赚点儿钱?但是你首先得打破思路啊。我承认他们很辛苦,但是辛苦不代表你就能赚钱,整天坐那儿干等肯定不是办法,随机性太强了。你看他们等了一天,到最后不还是来找我吗?”

  同样作为职业代办的小吴,虽不如老代的业务大,但是一年也能赚个七八万元,而且还兼卖西瓜种子。“我觉得啥行业都有代办,其实我们每天喝酒谈业务也挺累的。”小吴说。

  “现在咱们青岛吃的西瓜基本上是平度、临沂的,再过一两周就没本地瓜了,我就去东北帮咱这边的车联系货源。忙完东北再去内蒙古,咱青岛后面吃的瓜主要是来自这些地方。”老代悠闲地告诉记者。

  对话瓜贩子——

  —找代办买瓜省事也放心

  在等待点儿等运瓜车的时候,记者遇到了来自莱州的瓜贩子老张,他转悠了一天也没买到适合的西瓜,索性坐在等待点儿歇着。

  记者从来自烟台的瓜贩老刘那儿了解到,瓜贩子已经习惯找代办买瓜。“省事!提前联系好了,来了不用挨个儿村去转悠,谈生意时也放心,都是老关系了。”老刘说。

  “省道上有不少人等着卖瓜,你们不用提前联系也一样能找到货源啊?”记者询问老刘。“不一样!我们找货源也很麻烦,必须得看瓜才行。你说一个个和村民谈、去村里看瓜多麻烦?我要1万公斤,代办知道哪个村儿的西瓜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来了谈好价格就直接装货回去。再说,代办赚的差价也不会影响到我们,我们可以转嫁到下游去。这样我们拉到市场上再加几毛钱,在城里卖瓜的再加点儿,所以今年的西瓜价格就在每斤1块钱左右了。”老刘说。

  小赵是购买高树明西瓜的瓜贩子,收购了西瓜后,自己用三轮车将瓜运到龙口贩卖。他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我做的是小笔买卖,一辆车也就拉四五千斤,找货源肯定是找代办方便,而且你不知道,我们来这儿人生地不熟的,瓜农有时候耍小聪明,有代办在我们就放心多了。”

  在小赵看来,找代办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我在谈价格之前就说好了,要瓜把子没干的熟瓜,这样我运到龙口才好卖。可是瓜农肯定想多卖点儿,有时候就打擦边球。为啥我坐在车上挨个儿挑瓜?有的瓜你一敲,熟了,再一看,瓜把子没有,那肯定是瓜农不想让我看见瓜把子已经干了,所以故意掰下来。但问题是这样的瓜我运走了也不好卖啊!”

  对话镇政府——

  —办西瓜节打响明村品牌

  明村镇高家庄村的高月刚打算今后少种西瓜的想法,在明村镇不是个例。

  记者在明村镇采访时,马户顶村的老韩、大黄埠村的海涛也都告诉记者,由于西瓜卖起来太累,他们打算以后少种些。而且村民一致告诉记者,今年明村镇的西瓜种植面积较之前几年缩水了。

  但是记者从明村镇政府负责宣传的宋主任处了解到,目前明村镇的西瓜种植面积大约在8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没有减少。

  “明村镇种植的西瓜主要集中在镇政府以西 、以南的村子里。我们镇一共有81个村,接近70个村子种有西瓜。”明村镇政府负责农办的赵主任介绍说,“现在明村在销售方面主要做的就是办西瓜节,打响明村品牌。村民销售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联系货源,不过不是每个村都有合作社。当然,代办的情况也存在,瓜农不找代办的话,村子里也有很多小型的交易点。”

  ■链接

  平度明村西瓜

  平度市明村镇被誉为“胶东西瓜第一镇”,是岛城西瓜的主要种植区。明村镇具有西瓜种植的传统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1993年开始,明村镇引进了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瓜生产初具规模,独具特色。

  今年明村镇西瓜种植面积近 8万亩,形成了高温棚、大拱棚、简易棚、大田和秋延迟系列化生产,产品上市时间达8个月以上。主要品种有京欣、早春红玉、蜜童、无籽、黄瓤等五大系列 、30多个品种,预计西瓜年总产量达3.6亿公斤。

  2006年 ,明村镇为当地西瓜等农产品注册“大黄埠”牌商标,明村西瓜开始走上品牌经营之路。经过多年培育,“大黄埠”牌西瓜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2006年7月15日,明村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青岛明村西瓜节”。至今年 ,“明村西瓜节”已举办七届。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种瓜 艰辛 记者揭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