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为"神童"跳级开绿灯 试点已定近期启动

2012-09-27 07: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曾有7岁上初一先例

    市教育局“教育专家咨询团”团长、研究员翟广顺指出,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其实就是英才教育,而且英才教育在青岛教育界并不是个新鲜事物,青岛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先例。

    翟广顺翻阅了历史档案,发现原来早在1984年9月,青岛市教育局为改革小学教育提出5项新措施,其中之一是在省、市重点小学试行跳级制度。1985年9月9日的《青岛日报》刊登一则消息,当年的青岛二中破格录取了上海路小学7岁儿童高才龙为初一新生。

    据介绍,高才龙是5岁入上海路小学,一入学就越级读三年级,由于超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6岁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学了半年又跳到了六年级,最后凭借突出能力,被破格录取为初一新生,这在当时创下全国最小初中生纪录。

    翟广顺表示,推行跳级制“不能为了跳级而跳级”,也不能让学校自己鉴定超常学生,应当成立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优秀教师组成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认定。

■专家建议

警惕英才教育造成攀比之风

    翟广顺认为,跳级制度适应了超长儿童的合理需求。一般来说,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被称作超常儿童,约占人口1.5% 的比例,若放宽到135,则可扩大至3% 的比例,因此优异学生的培养空间很大。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这部分超常儿童却被严重忽视。

    翟广顺指出,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孤立受压抑。超常儿童的共同特征是有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极强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较高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对新鲜事物敏感。同时,个性突出,有的甚至充满人格矛盾,表现既精力充沛又静若处子、既聪明又幼稚、既谦卑又骄傲,而很多人看到的往往是这些超常儿童的缺点,一些超常学生甚至被当成“问题”学生。

    翟广顺还担心,英才教育可能造成攀比之风,社会上流行的“羡慕嫉妒恨综合征”会给英才教育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就违背了英才教育的初衷。

■相关链接

最小博士生年仅16岁

    辽宁省盘锦市张炘炀就是一个“跳级”的典型,10岁就进了大学的校门。

    张炘炀2岁多的时候开始识字,3个月识字1000个,5岁上小学已经识字2000个。小学一二年级各上了一个月,三年级上了四个月,四年级没上,五年级上了两个月,六年级完整地读完;初一、初二各上了半年,初三上了一年;高一、高二没有上,直接读高三,听老师上了两周课,就回家自习备考,父亲为他走上陪读之路,学校为他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还制定了培养计划。

    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

    文/图 记者 单俊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 跳级 神童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