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江涛 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在中国书市激起千层浪,其作品受到中外读者热捧。12日,多地书店门庭若市,莫言作品被抢购一空。(10月12日新华网) 获奖消息改变了莫言在书店的冷遇,听说有出版社正紧急加印莫言作品。《莫言精品》在京东商城图书文学类近一周畅销榜上排名第8,而在近24小时畅销榜上排到了第3位。那些不喜欢莫言甚至不知道莫言的人,这几天都为寻莫言的书直奔书店,即便涨价也挡不住他们的购书热情。
趋同、从众乃至围观成为时尚和潮流,似乎与读书这个文化活儿没多大关系,但谁曾想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快就砸到中国人的头上?不寻本作者的小说来恶补一番,与别人聊天时就显得out了。凡事爱凑个热闹是中国人的遗传病,但并非一无是处,莫言获奖或掀起读书热。有人也许会说:“网络时代还花钱买什么书呀?上网看书或干脆下载到手机里想看就看,多方便哪!”确实有看电子书的时尚,但它的弊端显而易见,“快餐时代”的浅阅读不仅难以深入到作品中去,而且还可能因视觉疲劳和电磁辐射而浅尝辄止,只能用作旅途或地铁里的消遣。中国人目中无“书”已到了每到世界读书日都要搞一些公益活动来大力推动的境地,“从娃娃抓起”和靠百家讲坛娱乐化的引导恐很难将公众再拉进书店。
以色列人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以色列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有1000多所,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不光是城市 ,每个村镇都有陈设典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在一切都迅猛变化的中国,有一项统计数字20多年来却几乎没变,那就是人均图书消费量。如何让富起来的中国人更有文化,事关国民素质和民族复兴。莫言获奖是多赢的喜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将人们的关注点吸引到莫言的作品上来,促使他们接下来去了解和阅读其他作家的小说等文学作品,乃至对所有能够提供给人们精神食粮的“面包”倍加青睐、爱不释手。莫言获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值得期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