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温差发电点亮灯泡
11月23日下午,华电青岛发电厂内一间百十平方米大的板房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陈凤云、葛云征正在紧张地收集着实验数据。在这个板房里除了葛云征面前的监视器外,剩下的空间就都被一台台发动机和一个个管道占有,这就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项目“15千瓦温差能发电装置研究及试验”的实验室。
既然是用海水温差发电,那么海水肯定少不了,这也是实验室外的两根大粗管子的作用,就是靠它们从海里抽取海水。除了发电设备外,记者在实验室板房外还看到了一个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葛云征告诉记者,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装置主要是为了储备实验初期的电量。
在实验室内,随着设备的高速运转,在监视器旁边的一个电灯亮了起来,“这电灯用的电就是我们这套设备发出来的,就是用海水温差产生的。”看到技术已经成型,连续搜集了 4个月实验数据的葛云征露出了笑容。
四年时间达到世界第三
“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有着巨大的能量,有温差就有动力,这在很多低纬度海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经过长达四年的研究,该项目负责人刘伟民提到近期完成的这项成果有着掩饰不住的欣喜,他告诉记者,“在低纬度地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能达到25℃以上,而水深5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只有5℃,中间产生的20℃的温差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经过一系列的发电装置就能持续发电。”
不用担心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海水温差能源作为一种发电新能源,其前景无疑是可喜的。难怪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委会秘书长、评审专家组组长王传崑说,这是“中国海洋温差发电的新生宝宝”,我国只用了4年时间,就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海水温差能发电的国家。
“蓝色能源”引来世界目光
采访中,刘伟民告诉记者,经过四年的发展,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在国际上已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美国和日本使用海洋温差发电比中国要早,但是我们的发电效率要比两个国家都要高。”刘伟民说,美国在夏威夷试验一座浮动式MINI-OTEC电厂,总发电量为50千瓦,净电量为15千瓦。日本在南太平洋的瑙鲁岛建立一座陆上型封闭式电厂,总发电量为120千瓦,净电量31千瓦,邻国印度和日本合作,利用日本的技术在印度洋上安装了1000千瓦的机组。
刘伟民说,发电效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这项“蓝色能源”的利用项目一通过验收,就引来世界目光的注意。“美国洛克希德马丁能源公司总裁带领专业团队来青岛找我们合作,国内年产值达100多亿元的华彬集团也有意发展这项产业。”刘伟民告诉记者,目前日本佐贺大学也提出开展合作研究、交流的要求。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