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日前发布。《解释(一)》解决了现行法律对于渎职犯罪
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法律适用争议较多的问题,释放出从严惩处渎职犯罪的信号。该解释将于1月9日起正式施行。解释特别规定,谎报瞒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 、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
加重处罚。1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最高法院相关负责人。
1
去年前11月4426人被追刑责 记者:渎职犯罪给人感觉是“不入腰包的犯罪”,危害似乎不如贪污贿赂等犯罪。为什么要加大惩处力度?
负责人:据统计,2011年全国法院共审理渎职犯罪案件4611件,生效判决人数4828人,较2010年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72% ,生效判决人数同比上升12.23% ;2012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共审理渎职犯罪案件4928件,生效判决人数4426人。渎职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行为方式、危害结果认定等方面也在不断出现新变化。严惩渎职意义重大,因为渎职犯罪主要是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作为,另外一种是乱作为。这两种现象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它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基本上形成了渎职也是严重腐败的共识。
2
地方定罪常“就低不就高” 记者:既然渎职也是严重腐败,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也有相应规定,为什么实践中却存在处罚偏轻的情况?
负责人:当前办理渎职刑事案件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法律适用争议问题多。渎职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时,才构成相应的渎职犯罪;犯罪行为达到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时,才能对行为人处以更重的刑罚 。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重大损失、特别重大损失等情形,除个别罪名之外,绝大多数罪名还没有通过司法解释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此外,渎职犯罪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犯罪,在具体认定和处理上具有不同于其他犯罪的复杂性,存在不同看法。因此 ,实践中一些地方在定罪量刑标准掌握方面往往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做法,甚至出现重罪按轻罪处理、轻罪按无罪处理的现象。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高法和最高检制定了这一司法解释。
3
“集体研究”渎职,究责任人 记者:我们了解到,实践中存在对渎职犯罪“抓大放小”的情况,此次司法解释好像有针对性地规定,请介绍一下。
负责人:的确,对于多人特别是上下级共同实施的渎职犯罪,违法决定的负责人员往往以仅负有间接的领导责任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以经集体研究为托辞推诿责任,实践当中有的只追究了具体执行人员的刑事责任。为明确刑事责任主体,确保刑事打击重点,解释首次明确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渎职犯罪应依法追究负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解释规定,国家机关负责人员违法决定,或者指使、授意、强令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或者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渎职犯罪,应依法追究负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而对于具体执行人员,可视具体情节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罚。
4
致1人以上死亡即可定罪 记者:针对渎职刑事案件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解释是如何细化的?
负责人:解释首次明确了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即对刑法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一结果要件的认定作出了规定:(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 、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同时,明确了加重量刑情节即“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其中,特别规定“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加重处罚 。
此外,解释明确提出要对食品 、药品监管领域渎职犯罪从严惩处。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9类职务犯罪不适用缓刑 1月7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了解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严格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对 9类情形的职务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 。
《意见》第二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一)不如实供述罪行的;(二)不予退缴赃款赃物或将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三)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的;(四)犯有数个职务犯罪依法实行并罚或以一罪处理的;(五)曾因职务违纪违法行为受过行政处分的;(六)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等特定款物的;(七)受贿犯罪中具有索贿情节的;(八)渎职犯罪中徇私舞弊情节或滥用职权情节恶劣的;(九)其他不应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此外,《意见》还明确:“对于情节恶劣、社会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不得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据《羊城晚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