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红积攒了多年的鞋垫精品。
割花鞋垫用的绒线,柔软,细腻。
缝制鞋垫的工具非常简单,但一针一线缝起来很费工夫。
像这样的制作鞋垫用的图案,闫秀荣有上千个。
割花鞋垫是60岁的闫秀荣一辈子割舍不下的手艺。
出场人物 王录红,46岁,五莲县洪凝镇红泥崖村村民,从16岁开始“割”鞋垫。
闫秀荣,60岁,五莲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割花艺术传承人。
“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
情郎,物轻人重奴情深,伴君稳步走四方。”日照五莲县有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割花鞋垫,当地俗称“割花子”,现已成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日,记者来到五莲县红凝镇红泥崖村探访。
在红泥崖村,记者见到“割”了30多年鞋垫的灵巧村妇王录红。啥时候开始会绣鞋垫的,王录红也答不上来,她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老人就告诉她,这是姑娘家都要会的女红。
在五莲县,有这么一个规矩,媒人说媒时,必须在怀里揣一双姑娘做的割花鞋垫,到了男方家里,得把鞋垫拿出来,从割花鞋垫就能看出姑娘有多灵巧。“见面的时候,如果觉得女婿还行,就得送双鞋垫,如果不送的话,就是相不中了。”王录红说。
这样的老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正如民间小调《绣花行》中唱的那样: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情郎,物轻人重奴情深,伴君稳步走四方。当然,如今送鞋垫的对象已经不局限在心上人之间,对儿女们的关爱,对亲朋的祝福,都可以凝聚到鞋垫中。正因为手工的精巧,五莲的割花鞋垫工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天没农活,王录红就坐在炕上一针一线地缝制鞋垫。“她现在已经是我们村里技术最好的啦。”来她家串门的邻居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王录红纳出来的鞋垫针脚细密,图案精美。“给你看看我这六七年攒的鞋垫吧。”王录红从衣橱最下面翻出了她的宝贝。这些鞋垫包括多种图案,比如牡丹、梅花、兔子等。“这些连我都没见过呢,谁知道她偷偷藏了这么多。”女儿陈迪在一旁说:“我不会割,我穿的鞋垫都是我妈割的,有时候跟她要她还不给。”
“这鞋垫多少钱一双啊?”记者问。“我可不舍得卖,做一双鞋垫要十几天呢,多少钱都不卖。”王录红说。为了不耽误干活,妇女姑娘们割鞋垫的时间一般是农闲时。
割花步骤
一双花鞋垫要缝4万针 为什么五莲人都称纳鞋垫为“割”鞋垫呢?这是因为“割”是做鞋垫的最后一道步骤,就像割小麦一样,是最后收获的一步。
闫秀荣为记者演示了割花鞋垫的步骤。她将做鞋垫的碎布平铺在桌子上,在上面抹一层面糊,再铺一层布片,再抹一层面糊,如此反复几次。然后将其剪成鞋垫的形状,再将塑料模上画出的图样拓在布片上,两只鞋垫都拓好样子,然后对折、重合,中间夹上麻布片,就可以纳绣了。绣好后,从对折的鞋垫中间均匀地切开,鞋垫自然成“绒”,两只相同花色图案、方向相反的鞋垫就做好了。“一双43、44的大号绣花鞋垫,要缝上4万针呢。”闫秀荣说。
文/记者 周晓荷
图/记者 陆金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