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不少上班族晚上睡不着,白天上班也没精神。为解决这个问题,上班族小徐花30元买了款催眠软件,可无论是听里面的催眠曲还是各种声音,甚至还有脑电波催眠,都觉得没什么效果,反倒弄得有些
头疼。记者了解到,如今有众多手机催眠软件,但睡眠障碍科医生提醒,短时间催眠和所谓的脑电波催眠等都是不可信的,实际医学治疗中也没有这种疗法。
“当时在网上看有人评论这软件不错,就下了一个,竟然要30块钱,回来试了试,对我一点都没效果。”记者看了看小徐下载的这款软件,就是一张图片配一段音乐或一段缓慢朗诵的话语,并没有什么太新奇的地方。而小徐之所以买这款软件,是因为春节期间玩得太过头,基本每天都是后半夜才睡觉,上班之后白天起不来,晚上睡不着才“病急乱投医”的。
随后,记者用iPhone手机搜索发现,催眠软件不少,记者随便下载了一款,界面很简单,两个小按钮可以调节背景音乐的音量和所谓的脑电波强度,脑电波种类还有“自我催眠”、“梦境”、“提高创造力”、“头痛疗法”等多个选项。记者挨个点开听了听,差别并不大,都是一些比较单调的“嗡嗡”的响声。
同时记者发现,这些软件有不少是收费的,而且有的价格不菲,标价几十元,但治疗方式基本类似,都是用水流声或者轻音乐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不止一款软件打着脑电波或者电磁波的旗号,还有的宣称可以做到一分钟催眠。
2月21日下午,记者咨询了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的高安民医生,他告诉记者,所谓的一分钟睡眠是不现实的,“除了我们所说的瞌睡到极点,倒下就睡的程度,一分钟睡眠很难做到,一分钟催眠更不现实,这肯定是夸大宣传了。”高医生提及,所谓的脑电波治疗以及模拟脑电波的频率是不科学的,正规医院也没有这种治疗方式。对于节后倒不过“时差”的患者,高医生建议睡前听一些轻缓的音乐,避免剧烈运动,也不要拿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玩。睡前洗个热水澡或者泡泡脚,比所谓的催眠软件更起作用。 文/图 记者 刘金德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