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市特殊教育 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蓝天

2013-03-14 09:44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核心提示

  特殊教育,不仅为一群特殊的孩子提供了平等求学的机会,也为他们开启一条逐步适应融入社会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济南市特殊教育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学生、家长和身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对特殊教育还有哪些期待?

  □ 本报记者 李早

  圆梦之路有些波折

  3月初,艺考的余温还在慢慢发酵。一群特殊的孩子,正准备踏上他们寻梦的道路。

  “想要考大学。”就读于济南特殊教育中心高二年级的婷婷(化名)用不是很清晰的普通话说出了她的心愿。左耳测不到任何听力,右耳只有残存的116分贝的听力,由于听力障碍,婷婷与他人的交流,需要依靠读唇语,简单的口语、手语和纸笔。

  和中心许多听力障碍的孩子一样,婷婷从小就必须一边学习发音、进行康复治疗,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他们的韧劲和付出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考大学,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妈妈一起生活。”在旁人看来,婷婷的愿望简单而美好。但母亲徐文华(化名)对女儿的支持中透着一份担忧。

  “上大学学费高昂,毕业后就业又困难重重。”徐文华对记者说,夫妻离异以后,婷婷的生活一直由她来照料。虽然打了两份零工,一个月可以挣到2000元左右,但除去房子的租金和基本的生活开销,用剩下的钱供孩子上大学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在济南市,特殊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已经实现全部免费教育,并且由政府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大部分的孩子能顺利完成高中前的教育。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学费和生活费一般都需要学生自理。并且,由于特殊教育高考实行单考单招,考生需要在全国四五个考点之间赶考,期间产生的车旅费、食宿费等相关费用,也会给生活本不宽裕的家庭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使得特教高考成了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负责学校教务工作的老师向记者反映,去年学校高中班,十几名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就有一名学生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而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

  培养职业和再就业能力

  相对于近几年才开始升温的高考,多数学生仍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职业教育,掌握一门技艺实现就业。

  “去年有50名职专毕业生,全部实现了就业。”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聂峰介绍说。

  从事了近十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每当实习季开始,聂峰就常常奔波于各个实习企业和学校之间。“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就业和择业才是长远之计。”聂峰总结了这几年带队实习的经验。

  随着福利企业逐渐退出,以及国家取消了对企业聘用残疾人的税收减免,招聘残疾人对企业已经没有太多的经济吸引力可言。“现在连联系实习的企业都得碰运气。”聂峰说。

  在聂峰看来,和其他刚离开学校进入企业的毕业生一样,他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应对陌生的人际关系,还要调整和完善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技能。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残障的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这些需要企业和同事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体谅。

  “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发扬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打开一扇窗,给这些年轻人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聂峰说。

  特教亟需多方面完善

  没有统一的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困扰特教老师最大的难题。

  “十五六年前,国家曾为听障的适学儿童编制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但是普通学校的新教改已经几度翻新教材,而特殊教育的教改却一直没有动静。”从事听障语文教学工作24年的韩君老师向记者反映,由于现有教材落后,学校的老师只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普通学校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进行筛选使用。

  情况更特别的是在高中教学阶段。由于特教高考实行单考单招,全国6所设有特教学院的大学考题又各不相同,这些复杂的因素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师资缺乏也是身为教务主任的韩君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特殊教育应该采取小班教学,一班学生为8到12人,但我们现在最多的一个班有24名学生。”

  韩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集中就读政策实施以后,为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班级一再扩容,而学校在岗教师的增长却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

  据了解,学校升级扩招之后,招聘的在编教师必需具有本科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但由于国内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只在高职教育阶段设特殊教育学专业,而本科缺少相应专业设置,新招的老师几乎没有任何特殊教育的教学经验。

  统一的教材,统一的高考,更多优秀的同事。韩老师对她坚守了20多年的特教事业有着更多美好的期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