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目标仍有万人缺口 社工:需要掌声更需要面包

2013-03-14 09:44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核心提示

  济南市2013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已于近期结束,本年度共有1652人网上报名,1270人通过现场资格审核。但在“社工热”的背后,是“身份模糊、收入偏低、晋升通道不明朗”等原因造成的高流失率。一位社工告诉记者:“我们希望社会认可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社工可以成为一份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

  □ 本报记者 牛远飞

  距目标仍有万人缺口

  2005年11月,经济南市民政局批准,济南社工协会成立。2008年,全国社工职业水平考试首次举行,济南3000余人报名考试,600余人拿到资格证书,至此济南才有了真正的社工。2009年,在不增加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的前提下,济南市在省内率先开始政府出资购买专职社工岗位。目前济南社工协会专职社工已达152人,再加上民间社工机构的专职社工,全市总数达200多人。

  济南社工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工应当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通过专业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有需要的社会群体,最终实现“助人自助”。这些专职社工被派遣到8个市直部门、10余个事业单位、多个县(市)区,主要为妇女儿童、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2010年8月1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济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数占总人口不少于2‰的比例计算,到2020年济南市专业社会工作者将需要近两万人。

  据了解,在香港,社工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每562人即有一位社工;深圳从事专业社工工作的人员也超过3000人。

  “目前全市共有32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内容涵盖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社区矫治、社区科普、婚姻家庭、妇幼维权、残障康复、哀伤辅导及青少年、老年人服务等。”济南市民政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专业社工缺口较大,在一些项目服务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义工或志愿者来补足。

  社工不是义工

  小李是省城某高校社会工作系的一名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一名专业知识非常强的“优等生”,但是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她的答案却是:“不会留在这个专业吧。”她告诉记者:“最近参加了几个招聘会,转了好几圈圈,没有一个单位招聘社工岗位,真不知道简历往哪儿投。”小李有些心灰意冷地说,就目前形势看,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太难了。

  让小李选择放弃的另一个理由是社工较低的薪酬。2012年,济南市政府出资500万元购买专业社工岗位,年薪酬在3.5万元左右。“机构需要场地,对社工进行培训、督导都需要花费,机构运营资金非常紧张,扣除为社工缴纳的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机构社工的平均月工资不超过2000元。”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综合部部长闵祥莹告诉记者,而在广东、深圳等地社工每月最少也有3000元以上的工资。

  “依靠这点工资,想在济南买房安家太难了,我们是社工不是义工,需要生活的‘面包’。”小李告诉记者,不少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只是将社工作为一个跳板,在做好社工工作的同时,还在准备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考试。

  据统计,山东大学2011届有社工背景的近30名研究生毕业后,目前只有2人从事社工工作,而在山东建筑大学每年60名左右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中,平均只有不到6人从事社工工作。据了解,目前驻济高校中有十余所高校设置了社工专业,每年的社工专业毕业生有700余人,而最终从事社工工作的寥寥无几。

  不应成为“打杂的”

  社工小陈告诉记者,他在社区每天接触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井盖丢了、树枝压住电线了等等,这些对自身专业素质并没有什么帮助,“在这里待久了,人都变懒了,没什么斗志了,如果一直这样,真得考虑赶紧离开。”

  记者了解到,济南目前的专职社工一部分还为岗位社工,即在服务单位推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与行政人员相同的岗位事务。社工小王告诉记者:“专职社工派到服务单位后,个别单位领导理解存在偏差,将社工人才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大大减损了专职社工的作用,不能使他们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之处。”

  小王从书面上获得的对社工岗位的理解是,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她说,在国外,社会工作是自下而上的,而且大多是政府购买或政府和公民合资购买,为需要服务的人群提供服务。而她目前的工作,她认为主要是给政府办事,而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方面很滞后。

  “缺乏社会认同,社工自身没有职业信心;行政色彩太浓,社工无法自主开展工作。”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龚晓洁认为,较高的流失率、资金保障困难、缺乏职业规划等问题都在考验着省城社工的发展。

  有专家建议,若要提高大学生社工在街道、社区等单位就业的积极性,政府不妨像对待大学生村官一样,在招考、升迁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相关阅读

社工 减震器 优等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