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好”诠释学生评价新内涵

2013-03-17 17:2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叶祝颐

  自2005年起,武汉市在部分中小学启动实施了新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试点工作,以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新三好”考核标准取代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考核标准。实行“新三好”德育评价机制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德育教育主体由学校转变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3月16日《长江日报》) 

  “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旧“三好”标准,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应该说,沿用数十年的传统“三好生”评选在树立榜样、奖励先进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三好生”评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

  传统“三好生”评选的功利性越来越强。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三好生”评选标准出现了偏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标准在某些评选者眼中异化成了学习成绩“一好”,“三好生”俨然成了高分数学生的代名词。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三好生”的评选初衷背道而驰。

  比“三好”变“一好”更让人失望的是,由于“三好学生”被赋予加分、保送特权,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录,“三好生”也成了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重要依据。由于评选标准科学性不强,评选机制粗放,监督机制没有同步跟进,导致本应该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三好生”评选,成了监督的盲区。在某些地方,“三好生”几乎成了官员、富商、教职工这些特殊群体子女的专利。如此“三好生”评选,教育意义十分有限 ,失去了公正要义。

  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的传统“三好”评价模式,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产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错误印象,,也容易让家长与教师忽略孩子的人格、个性塑造及潜能开发,显然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利。从另一个角度说,被“腐败”思想异化的“三好生”评选现状,也将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带着世故的心态成长。

  武汉取消传统的三好生评选制度,施行“新三好”考核标准,给学生评价注入了科学内涵。采用“好公民、好学生、好子女”的多元化标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尊重家长与社会对孩子的评价话语权,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避免学生评价出现偏倚,应该是学生评价努力的方向。不仅武汉一座城市要做“新三好”的鲇鱼,教育部与其他地方教育部门对此也应予以重视,在听取广大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三好生”评选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