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路马路市场,王军买了个馅饼当午餐。
王军住在六元一晚的小宾馆里,身上就剩下十几元钱。
编者按 春节长假后的一个月,岛城众多企业在为招工忙碌着,青岛各级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也达到85场,平均每天接近三场。采访中,无论是在正规的招聘会上,还是自发的马路市场上,众单位都表现得“求人若渴”,而求职者则表现淡定,挑工作环境、挑工作待遇,加班多了不干 ,工资低了不干 。企业招聘者们感慨,农民工不好招,年轻的农民工更不好招。
新一代的农民工们,他们到底在乎些什么,又过着什么样的打工生活?本报记者历时半个月,与两名80后、90后的农民工亲密接触,和他们一起体验找工作的过程。不管怎么样,他们将成为用工市场的主力,我们,要了解他们。
第一次见到王军,是在沈阳路马路市场,那天是3月1日,星期五,在那个外来农民工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上,求职者招聘者挤成一团。王军在黑压压的求职者中看起来很显眼,因为他的年轻 、健壮。王军只有24周岁 ,他周围的求职者,面孔大多已经显得有些苍老,四五十岁的很多。
2008年就来青打工的王军,身上没有年轻人的娇气,住在六元一晚的家庭小旅馆里,木板床窄得一晚上翻不了一个身,被子脏得无法往身上盖。仅带着几百元路费出来的王军,不停地在找活,找临时活儿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更想找个工资高点儿的长期的活,好给家里寄钱。王军说,自己不怕吃苦,就怕挣不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