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东北乡”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作品中的地理名词,代表了高密那片曾经长满了红高粱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曾发生的和正发生着的故事。今天,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高密交通人用他们的热情和汗水又谱写了“村路网化”的新篇章。
□ 本报记者 田源 本报通讯员 王建
抢抓机遇先“入列”
“以前村里村外都是土路,一下大雨就没法下脚,走路连鞋都拔不出来。”柏城镇大村村支部书记周德江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路不好,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小伙子出去了都不愿意回来。2011年,他们村得益于农村
公路网化工程,新修了连村路,硬化了村内大街。道路畅通了,村里先后建起了毛巾加工厂、劳保用品厂,占地2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也应运而生,本村和周边村的大姑娘小伙子都在村内上班,小客车、农用车、大货车满载着村民们甜美的希望在村路上来回穿梭。村路网化这项民生工程,把以前的烂泥路变成了“致富路”,把“断头路”建成了“连心路”,这是
该市实施“
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2011年,高密市紧抓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大好机遇,成功跻身全省首批“示范县”行列。两年多来,该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展。截至今年2月底,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81公里,并同步完成沿线涵洞441座,安装改造村庄路灯690盏,实施村级公路绿化170公里,完成总投资3亿元,新建改建农村道路总里程和投资总额均位居潍坊市第一位。
广泛发动,掀起群众修路高潮
高密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先后组织宣传车30余台次,张贴宣传标语、过街条幅1000余条,让广大群众了解村路网化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和重大意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提高了各级抢抓机遇的意识,掀起了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高潮。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个大难题。虽然有上级的巨额补助,由于工程量大,建设资金的“大头”仍需自筹解决。为此,高密市在用足、用好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采取了“省里补一块,市县乡筹集一块,村里一事一议解决一块”的方式多元筹集配套资金。一是补,在市财政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市政府公开承诺,对村级公路网化项目每公里补助不低于省市补助的两倍,各镇街区根据实际也制定了各自的补助政策。二是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出让道路命名权、路边广告权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或社会组织投资出资修路。三是捐,广泛发动宣传,掀起社会各界和村民群众捐资修路的热情。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毛居斌介绍:“听说村里修路,群众积极踊跃,能量大的多出,能量小的少出。阚家镇前泊子村的在外游子省开发银行部经理石寿江一次性捐款10万元,一企业老总娄安新主动捐款3万元;
姜庄镇潘家村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捐出了自己的18.9元的零花钱,一位小学生捐出了自己积攒许久的20.5元压岁钱。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保障了‘网化工程’的资金需求,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到位,形成建设有效合力
为切实抓好村路网化这一民心工程,该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建设指挥部,由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的指挥部办公室,各镇(街、区)也成立相应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责任,科学调度,实行市、镇、村三级联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将网化工程实施目标、人员培训、建设管理、资金筹集,示范镇(街、区)建设、示范村建设等任务逐级分解落实,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保证每项工作指标和项目任务的落实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国土、规划等部门配合做好村级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土地手续的办理;广电部门做好“网化工程”的宣传工作;审计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加强审计;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全市“网化工程”的协调指导;财政部门负责筹集专项资金,并设立村级公路网化工程专账,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和封闭运行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部门强化协作,上下联动,形成有效建设合力。
主体下放,筑精品工程
2011年初,该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883个行政村的村级公路的现状进行逐一梳理,逐村核实,通过充分详尽调研,摸清群众建设需求脉搏,找到工作突破点,以镇村为建设主体,交通部门为服务主体的建设模式,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建设积极性。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要求,对所有网化工程项目均实行招投标制,并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确定了网化工程项目最低设计标准,严格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施工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程由交通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并聘请专业监理和质量监督小组,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同时,明确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科学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把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履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企业进入公路建设市场,与中标单位签定政府采购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及廉政合同。
为推进网化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该市还举办了网化工程业务知识培训班,对参与村级公路建设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施工和现场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网化工程管理水平。
网化工程质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该市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强化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项目监理,交通运输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程靠上,不定期进行拉网检查,发现不符合设计标准的,立即责令停工翻建。各镇街区也都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管队伍,责任到人,分片管理。许多村也推选出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在施工现场全程监督。交通运输局统一印制了道路施工基本规程和质量标准,以“明白纸”的形式下发给有关单位,帮助他们把好质量关,力争将每一条道路建成精品工程。
去年11月,经潍坊市交通运输部门检查验收,该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5%以上,分别荣获2012年度潍坊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双一等奖。
提升农村“五化”建设
路修到了家门口,路灯也亮了,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姜庄镇卞家屯村支部书记张翠云高兴地说,他们村正在积极争取全市“五化”示范村建设。
卞家屯村经济相对薄弱,全村共有300多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该村位置偏远,又是黑泥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走路粘的拔不出脚,雨雪天孩子上学需要大人背到离村一公里外的马路上。在得知村路网化工程时,张翠云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动员大会,积极发动群众捐款,甚至一家一户去做工作,筹资近15万元,修建了一条南北大街和4条东西大街。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村庄整洁了,
群众上访的没了,让这位女书记很有成就感。
随着“网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高密市农村道路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基本消除了“断头路”,由“村村通”向“街街通”迈进,部分村庄甚至实现了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全硬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