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2年4月28日起,
黄岛区正式启动“
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区22家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实现了该制度的全覆盖,累计有4.4万多名患者享受到该模式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臧富贵
更多患者得到实惠 “原有的‘先交钱、后治病’模式,会出现家属多次回家筹钱,多次缴纳押金的现象,一旦押金额度不足,计算机程序就会自动停止执行医嘱,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黄岛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后,患者无论是有钱,还是暂时没钱,都能及时得到住院治疗,能够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
3月29日,记者在黄岛区铁山街道卫生院见到了57岁的杨宝强,他是铁山街道新下庄的一名村民,因为17岁时干重活导致了腰疼的毛病,落下了近40年的病根,每隔几年就得住院治疗。这次通过与主治医生的沟通,他需要住院接受八天到十天的推拿治疗。当他到住院处缴纳押金时,被告知“无需缴纳押金,只要提供新农合的合作医疗卡就可以先住院,等出院时进行结算”。
老杨说:“这在我们这些慢性病号身上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有些重伤的病号、一些急病号身上,就能马上体现出它的好处了。几年前,我儿子让玻璃给扎了,当时着急,出门啥都没带,但不交押金就不让住院,回家再拿钱过来才让住下的,现在有了这个制度,类似的急重病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真好!”
这一模式也促进了医院更加科学规范地实施医疗救治,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通过监测分析新农合2012年度数据,黄岛区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以来,各医疗机构药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7%,平均住院床日下降了1.2%。黄岛区农村卫生办公室负责人郭常战介绍:“药占比的下降反应了大处方用药、乱用药的现象减少,住院床日的下降则可以看出病床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医院订不上床位的现象得到缓解。”
1000万元周转金保障 自黄岛区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以来,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达4513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35%;平均每月新农合住院患者达7522人次,其中二级医疗机构增长23.48%、镇卫生院增长28.35%。
作为黄岛区第一家实施“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医院,泊里中心卫生院自实施这种诊疗服务以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大幅增长,门诊量、住院量、业务收入分别上升到35400人次、7779人次、1474.2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2.82%、36.47%、32.29%。
“如此大的入院人数增长,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垫付压力。为了缓解各级医疗机构的这种压力,保障‘先住院后付费’制度顺利实施,我们区去年在青岛市范围内率先设立了‘先住院后付费’周转金1000万元,其中新农合周转金为700万元,医保周转金为300万元。”黄岛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周转金的设立确保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有序运转。
铁山街道卫生院负责人介绍:“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为90%,根据2012年的运行情况,我们卫生院每月垫付的资金在35万元左右,压力不小,而我院分得的周转金为10万元,再加上收取一些个人自费的资金和新农合的每月转账资金,基本能保障我们的日常运转。”
下一步,黄岛区卫生部门将协调财政部门提高先住院后付费周转金拨付数额,力争做到拨付的周转金与实施单位的月平均报销额基本持平,将资金垫付压力降至最低。
恶意逃费为零 “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推行之初,令人担心的还有恶意逃费的情况。为杜绝恶意逃费,黄岛区卫生局积极创新各种制度,截至目前,恶意逃费的情况为零。
“我们建立健全了‘先住院后付费’恶意逃费预警防范制度,将享受先住院后付费的患者按照绿、黄、橙、红、黑五个不同级别进行逃费风险预警,并根据不同预警级别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将逃费风险降至最低。”郭常战介绍。
根据预警防范制度,黄岛区对因经济困难导致费用拖欠的患者,允许分期付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逃费风险。
此外,黄岛区还将探索建立“先住院后付费”风险金制度,若实施单位遭遇恶意欠费,先由风险金予以垫付,再由医保部门向患者追讨,减轻医院资金压力和维权成本;对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者,由风险金为其代付,保障医院和患者的权益不受损失。
据悉,黄岛区卫生部门还将与金融、劳动等部门对接,研讨建立征信体系衔接问题。一旦有患者恶意逃费,除影响其以后的就诊和住院报销外,还要同步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与其银行贷款、就业等挂钩,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意逃费现象发生。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