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花甲老人我要为服务生代言(一)

2013-04-08 07:36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张爱国和徐善会都是63岁的老人,一个来自城里,一个来自农村。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是一类老人,因为他们都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还在第一线工作。在城市中,像他们这样年纪的老人,最常做的事情是照顾孙子,买菜遛狗,而他们的工作却是在饭店、餐馆给食客服务。

  按理说他们干得挺好 ,任劳任怨,周到礼貌,可在一边吃饭的食客不这么看,有的食客甚至为此找到了领班——“你们让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干活是什么意思?”服务行业的老人越来越多,是当下我们这个城市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以什么态度应对,是我们这个城市早晚要学会解决的问题。

  张爱国,63岁,青岛人

  在家附近的快餐店当起服务员

  先来说说张爱国,这是一位青岛当地人,今年63岁 ,退休之后他没有在家里享清福,而是在延安二路的一家连锁快餐店,做起了服务员。他戴着黑色的贝雷帽,穿着红色的工作服,忙活起来一丝不苟,绝不会跟食客轻易搭讪。你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可能会猜测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以至于这么大年龄还在给年轻人拖地擦桌,其实他来工作的原因很简单——充实生活,减轻儿女负担。

  “我家就住在马路对面。”老张指着快餐店一街之隔的高层对记者说,“我来干活就是觉得很充实,没别的。”

  店长马华至今还记得这位老人来求职的情景,“这位老爷子逛商场时,看见我们店的招聘信息就来找我了,问我他能不能行,我说行,他就来工作了,干得很好。”马华如是说,“老人性格并不内向,我们自然也不敢让他干什么重活,但这些轻便活他确实比一些年轻人干得仔细。”

  老张每天来上班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会忙碌到晚上九点,有时只需干到中午,下班之后他还会过着退休老人的正常生活。当然,老张之所以能够很快融入服务行业,要感谢用人单位的大胆实践,这一点我们在后边还会提及。

  相比之下,另一位来自农村的老人徐善会就没这么幸运了,他能够踏实做好传菜员,还经历了不少的波折。

  徐善会,63岁,济宁农村人

  来青岛好不容易才干上传菜员

  2012年,因朋友的介绍,63岁的徐善会从济宁农村来到青岛,在闽江路的一家饭店,他应聘了传菜员。

  “谁家里没难处会出来打工呢?更何况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饭店的负责人这样想,于是他们以一种既怜悯又小心的态度考察起了徐善会,这老爷子身体究竟怎么样,万一累出个毛病来谁负责?可徐善会却很想留下来,这里包吃住,工资还可以,他不想放过这么一个机会。最后协议敲定,63岁的徐善会可以先在饭店试干一个月,如果双方都能接受,那就留下来。

  “这些活我在家里都干过。传菜很简单,就是把厨房的菜端上来,我也用不着直接放在桌子上,我直接交给服务员就可以了。”穿上工装的徐善会很容易让人误判他的年龄——碎花头巾包在头上,在脑后反系一个蝴蝶结 ,衣服上也是花花绿绿的图案,站在忙碌的人群里,一搭眼,你可能以为他不过三四十岁 ,除非你走近他,仔细看他布满褶皱的脸,你才会惊讶的发现,他居然是一个老人。

  这样简单的工作让老徐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感到充实和快乐。“我每周都有休息日,周二或者周四,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洗洗衣服,出去转转,吃点好吃的。”记者问他吃什么好吃的,他笑着说:“拉面啊,馄饨啊,都很不错。”

  一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徐善会终于赢得了饭店的认可,他留下来了,成为一名传菜员,还被特殊照顾安排在二楼。“很照顾我的,把我放在二楼,二楼位置少,需要传的菜也少,不会很累。”老徐说,别的服务员也很照顾他,一些年轻人也怕他累着,有什么活能帮忙的都帮着他处理好,“这比在家闲着强多了,闲着吃饭,没意思。”

  食客说——

  —这么大的老人还让他干活?!

  老龄服务员在获得经营方的认可后,剩下来要完成的是让食客也能越过心理上的那道坎儿,有时候,传统思想中的尊老情节多少会跟市场运作产生抵触。徐善会自然不会说出那么多文绉绉的字眼儿用以描述食客是多么地体谅他,但他是能感受到的。

  “来吃饭的客人对我都很尊敬,我传菜,他们会很礼貌地说谢谢,我很高兴。”他说他能感受到食客对他的异样眼光,那是一种“很关注”的眼光,说不出来具体是怎么一种意思,直到有一件小事让他感到既欣慰又有趣。

  那是一天晚上,饭店的生意异常热闹,服务员们忙的不亦乐乎,有一桌客人的饭菜已经做好了,可没有多余的人手能放在桌子上,徐善会只得传菜、上菜兼着干了。当他把菜放在桌子上之后,他注意到食客的变化:“很好的一个人,看他有些不高兴的样子。”接下来让老徐尴尬而又欣慰的事情发生了,这名食客颇为生气地冲一位年轻服务员喊道:“小伙子,把你们老板叫来,这怎么个意思?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还让他干活!”年轻服务员自然无法应答,老徐连忙笑着说:“我自己愿意的,我自己愿意的。”这件事给徐善会留下的印象如此之深刻,以至于他现在描述到关键环节还是笑得不行。

  徐善会不会讲什么高深地理论去反驳食客,他自然很感激体谅他的食客。

  餐饮业主说——

  —老年人干活仔细,我们喜欢

  以上两位老人的事例绝对不是一个孤例,放眼整个青岛,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来各行各业中老年人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因为部分服务业需要的体力少,工作琐碎 ,成为适合老年人融入的一个主要行业。近些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深,不少城市还出现用工荒,一些经营方的新思路或许对于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是一个借鉴。

  徐善会工作的那家饭店在聘用老年人当服务员上还存在顾虑,而张爱国工作的那家连锁快餐店,已经将服务员的招聘定位在退休老人身上,不再是将信将疑,而是认真地实践。

  张爱国所在快餐店的店长马华,今年不到三十岁,她告诉记者,该店现在有三名老年服务员,均是看到招聘信息前来应聘后上岗的,这其中就包括开篇提到的张爱国老人。平时食客看到老年人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干服务员,心里难免有同情有困惑。但经营方不会这么看,“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在国外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咱们中国,大家有尊老的传统,难免会产生一些顾虑,这必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马华告诉记者,尽管有部分阻力,但是权衡利弊,该店依然学习海外的经验,“主要招聘老年人和大学生。”

  马华认为,老年人工作的好处有如下几点:第一,充实生活 ;第二,减轻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第三,发挥余热。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转型,不少年轻人投入到其他行业中,“打扫卫生、端盘子这样的活儿,现在不少年轻人心气高,不乐意干,也干不好,相反老年人干活仔细,能够处理好这些工作。”

  目前,在该店,三名老人按照各自不同的性格从事不同的工种,“两个老爷子身体好,不怕生,在外面处理杂务;一个阿姨内向,在后台工作”,老年人的加入给这家店的经营带来了实惠。

  老年人有余热,经营方有新思路,要想越过当下中国公众心理上那道坎儿,政府部门也应当适时跟进。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新问题扑面而来,在对待服务行业老龄化这个问题上,现有的举措明显是粗糙的,但可以预见 ,在未来几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同部分海外发达国家一样,老年人从事的行业必将越来越多,而政府需要出台的措施也必将越来越丰富。

  “目前来看 ,对于青岛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的直观数据我们还没有掌握。”记者从青岛市老龄委一位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不光在青岛,“在别的城市我也没看到有鼓励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的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没有注意到老年人的再就业空间。

  在青岛,每年都会有一到两次的老年人才交流会,当然,这种交流会更多的是面向一些拥有技能的老人,而非全部的服务业老人群体。如2012年的老年人才交流会,32家入场企业提供了600余个岗位,其中不乏月薪万元者。而入场求职的1000多名老年人才中,最终达成意向者寥寥。在这场交流会上,不少老年人坦言“想发挥余热有点难”。难在何处?除了本文上面分析的问题之外,如果有关部门能扩大交流面,想必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像徐善会、张爱国等老人并非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而他们所要求的仅仅是从事一些低端的服务行业以充实生活、补贴家用。

  除了老年人才交流会之外,记者从老龄委获悉,今年又有为老人搭建的新就业平台,而这个新平台或许能起到意料不到的好效果:本月22日至26日,2013年首届网络老年人才招聘会将会举办,地点就在青岛人才市场学习网,这次交流会面向所有老年求职者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面的扩大,很可能会促进老年人的就业。

  就业这个层面的问题之外,维权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当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越来越多的时候,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该如何维权,今后还有很多路要走,“本月我们刚刚成立了老年维权调解中心,地点就在延安三路111号汇利大厦13楼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这个中心的成立是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服务行业老年人劳动保障的一个尝试。

  难点分析

  老年人干服务员和尊老传统存在矛盾

  尽管我们之前分析了这么多老年人从事服务行业的利与弊,但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才是症结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当传统思想和新的形势之间产生碰撞时,我们该如何取舍。

  在中国的当下,大多数的取舍无疑是向尊老方面靠拢。马华在聊天过程中坦言,不希望自己的店名出现在报纸上就是这一反应的写照,尽管该店做出了主要招聘退休老人的举措,但顾畏人言,使他们在实际操作时谨小慎微,“我们也有担心,除了担心食客的反应之外,也担心老年人的身体,重活是绝对不敢让他们干的,万一累出了毛病,这个责任谁能负担?”

  同样的,不少从事服务行业的老人也对采访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能像徐善会一样跟记者谈笑风生的毕竟是少数。“我一辈子没上过报纸,老了老了干个活上报纸了,丢不丢人?”一位在延安二路快餐店工作的老人这样对马华讲,“非要采访我,我宁肯辞职不干了。”

  这样的心理在年轻人口中最易说出原委,“老龄化是实际情况,可老龄化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爹妈非要去给人端盘子刷碗啊,老年人自己不觉得丢人,我们做儿女的还怕被人说成不孝呢。”一位市民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多数受访的年轻人表示不愿意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去从事服务行业。

  中国讲究尊老,可社会必然进步,服务行业老年人增多是将来必然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考虑用工方的想法,也可以考虑受服务方的顾虑,更要考虑儿女们的实际想法。这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那么在传统思想碰上了新的形势之时 ,我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去取舍呢?我们不妨想想徐善会老人的那句话——老年人从事服务业的利与弊,“要多问问老年人自己愿不愿意”。

  ◎相关链接

  国外老年人这么工作

  美国:非盈利组织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在2011年对50岁以上在职人员展开的调查显示,几乎有一半的受访者计划在退休后至少做些兼职工作,他们有的人是为了贴补养老钱,有的人只是为了保持自身的活力。美国有五个方便老年人从事的职业,适合那些打算退而不休的人:非盈利组织筹款工作,顾问工作,医疗护理工作,辅导工作,销售工作。

  欧洲:2010年欧盟55~64岁居民的就业率达到50%。所有欧洲国家中,做的最差的是法国,另外,英国政府通过高额奖励手段,鼓励50岁以上的失业者接受专门的寻找工作方案。共有6万人在22个月的时间里找到了工作。

  日本:日本服务行业的老人恐怕在全世界都是最多的。日本在1971年即颁布《高年龄者等雇佣安定法》,这部法律给企业强制性地提供了三选一的措施:提高退休年龄、导入继续雇佣制度、废除退休限定。这使得日本目前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人高达570万,占劳动力大军的比例排在发达国家首位。日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源于日本老龄化严重;二是日本人有着视工作为神圣的理念。当然,日本老年人过多,养老金无法及时支付也是老年人工作以补贴家用的原因之一。

  文/图  记者 田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