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海建 张辉、张高平冤案余波未了。十多天来,侦办此案的“浙江神探”聂海芬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物。日前,浙江省政法委已成立调查组,彻查聂海芬等该冤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全部司法过程中的涉案人员。此外,有确切证据显示,聂海芬不仅是该案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审核把关者,而且,也是这起冤案的“真凶”犯下的另一起杀人案的侦办者。 有人说,张氏叔侄冤案昭雪,再次印证了佘祥林、赵作海式冤案的办案逻辑和审案思维。可是,为什么还被告人清白得靠“亡者归来”或“真凶浮现”?这不得不提颇具讽刺意味的“神探”。
在真相稀缺的年代,“神探”就走进了佛龛;在正义高贵的时代,“青天”才值得去怀念。2006年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第一线》栏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报道之“无懈可击聂海芬”。节目讲述了“神探”聂海芬参与侦破张氏叔侄案,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强奸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让“惊魂未定”的张氏叔侄交代犯罪事实。而今看来,当年那些找不到的痕迹、物证及 DNA 鉴定结论,皆是张氏叔侄犯案的反证。没有证据,没有口供,仅凭“神探”的神技,就能断人生死?
“这本是一起在侦查阶段就可以排除张辉、张高平作案可能的案件”,却一步一步、紧锣密鼓地弄成了“铁证如山”的定案,其间牵涉多少执法环节、需要多少人“组团”来构陷?还有多少冤案被此类“神探”生生办成了“铁案”?究竟是哪些人、哪些力量、哪些制度,将聂海芬推上了神坛?在“神探”的队伍里,聂海芬算是个“例外”吗?类似冤案的产生,暴露出多年来的司法积弊:“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不是理想状态的等腰三角形的稳定、制衡结构,而是流线型的加速度推进结构”。因“破案心切”、权力难受规制,往往“打击”有余、“保护”乏力。
张高平在法庭上陈述道:“虽然你们在座的各位现在是大法官,大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后代不一定也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遇上倒霉事,被屈打成招,你们是什么感受?我希望你们出台相关的合理政策,完善司法制度,不再出现我这样的事。”也许,只有以制度兜底、彻底告别“神探”和“青天”,我们才能从这段振聋发聩的话语中,读懂
法治中国的现代史,并以史为鉴,真正将中国置于法制与法治的秩序之下。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