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型升级的
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实现经济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硬件,也需要
软件。与项目、交通、通讯、能源、基础设施等硬件比起来,营商环境属于软件。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固然需要各种发展硬件,但要将这些发展要素吸引过来,整合到一起,形成推动转调的强大合力,更需要我们在开办企业、合同执行、获取信贷、投资者保护等发展软件上做足工夫。近年来,山东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更加坚实,与我们持续优化创新投资环境,对资本、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有着直接关系。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不仅是企业、项目、资金的竞争,也是发展环境和营商成本的竞争,谁能在营商环境打造上先行一步,谁就能率先争取到发展新优势。将山东转调推向深入,就要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营商成本,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制度环境保障。
营商环境,归根到底是一个
法治环境。每开办一家企业,每引进一个项目,从申请开工到建成投产,从技术创新到产权保护,从合同执行到兼并重组,每一步都涉及到大量的法律问题。有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不是按法律制度办事,对企业运营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最终成效。创造领先的营商环境,不仅要重视发展政策、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还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努力营造诚实守法的良好氛围,使所有经济主体不分规模大小,不分所有制形式,都能自觉地依法合规经营,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创造领先的营商环境,还需要政府在提高服务效率上有更大作为。一般而言,哪里服务好、成本低,哪里审批速度快、监管透明有效,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就会流向哪里,企业就会在哪里扎根。培育营商沃土,政府既要一碗水端平,狠下决心,细下工夫,清理“
玻璃门”“
弹簧门”等隐性门槛,也要多在改善投资环境、保护合法经营、监督公平竞争、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下力气,让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能够放心地创业、创新,在市场上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