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六岁起结伴上学,一路上侃天说地 “现在的
家长和学校都谨慎得不得了,可跟我们当年大不一样了。”60后的王先生从小在莱山区长大,六周岁刚上一年级时,便随着伙伴们一起步行上下学。“那时候车少,坏人也没现在这么多,没听说过有谁的家长接送
孩子的。”王先生说,学校大门一整天都是开着的,家长来找,只要跟门卫打声招呼就行。而现在,若想进小学,必须要提前电话联系班主任,登记后才能进。
家住四眼桥小区的董女士出生于1977年,“小时候放学后先跑到同学家疯玩。”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摔元宝、捉迷藏……董女士说,那时玩的大多是集体游戏,喊一嗓子就来赶来一帮小伙伴,很少有家长担心出事,“放学路上和同伴们玩笑打闹、吹牛扯皮这么简单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了。”
声音
用安全“规则”为孩子护航 海南小学校长和6名小学生开房、济南仲宫走失女孩小艾钰被兽男猥亵并杀害……儿童安全事件接连发生 ,对此,福泰幼儿园园长王静涛表示,“社会上个别的恶人恶行是很难防范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建立规则意识,让规则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台湾,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向孩子们灌输‘规则’,而这些规则十分具体、易懂,比如让孩子不要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能从楼上往下扔东西,过马路时必须走人行横道等。而在英国,规则甚至具体到‘身上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不能让别人摸’。久而久之,长期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们已经将规则意识根植在脑海中,因此,很多因无知和过失造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反观国内,家长和老师的嘱咐往往过于笼统,“比如上学前告诉孩子注意安全、路上小心,说了跟没说一样。”
“孩子们在学习规则、维护规则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规则给他们带来的安稳和自由,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王静涛说道。
针对性侵案来说,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和家长根本没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坏”。另外,家长还会向孩子传递不要关心这些事、谈论这些事的是坏学生等观念,导致学生只能在暗地里谈此类话题 ,不敢告诉大人自己的想法。“其实,性教育是基本的生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能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