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遇尴尬:本知它是宝 为何当成草

2013-06-23 06:5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烟台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摆着大量的板材,这些板材基本都是采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的,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成不释放甲醛的板材。 蓝色快报记者 褚菲 摄



  



  小小秸秆里蕴含着大乾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首先要求环境美,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可以说,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把“秸秆”利用好也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一点贡献。为何焚烧秸秆这种陋习屡见不鲜?记者探访发现,秸秆还田以及其他利用方式处理费用较高。农业专家、业内人士纷纷呼吁国家应给予农民相应补贴,以引导他们科学有效地处置秸秆,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

  ■问题

  卖秸秆所得不够清运费

  青岛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对于此类情况环保部门的处罚一般是对当事人罚款50元。

  “不烧还能怎么办,哪有这么多钱和精力处理这个东西?”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知道秸秆能造纸、能发电、还能造其他有用的东西,但真正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普通的机械收割机一遍过去顶多是把粮食脱粒集中起来,割下的秸秆基本上就是从机器一侧出来,然后形成一垄一垄的堆积在地里,我得找人把这些秸秆从地里清理出来,还得找车把秸秆运走,这笔费用可能比我卖秸秆所得要高得多。”一名农民告诉记者,卖秸秆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在目前种地的投入产出比来看,一把火烧了几乎成了农民们唯一的选择。

  秸秆要还田成本有点高

  谈到秸秆处置问题,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军强认为,科学的处置和利用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还属秸秆还田。王站长说,秸秆还田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农村推广实施,当时很多农户在收割完粮食后会把用不到的秸秆留在地里,等到耕种下一季作物时将秸秆翻到地里沤肥,增加了土地的肥力。“那时候秸秆的产量低,秸秆还田比较好操作一些。”王站长介绍,但随着农业技术及粮食种质的提高,秸秆产量也是逐年提高。

  王站长说,就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品,秸秆还田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但农民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经济上的考量。“采用联合粉碎机械肯定比普通收割机费用要高,而且粉碎得越细越贵,同时为了保证能快速沤肥和平衡耕地肥力,农民还要专门按比例施加氮肥,这就增加了成本。”王站长说。

  秸秆发电厂收不到麦秸

  莒县大自然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是日照市首家秸秆发电生物质公用电厂,今年1月份实现并网发电。该公司以生物质秸秆为燃料供热、发电,符合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是国家大力扶持的节能环保项目。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电厂每天需要上百吨的秸秆。但在麦收时节,小麦秸秆却很少。据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发电用的秸秆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都是公司收购之后储存起来的。小麦秸秆在发电秸秆原料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现在小麦秸秆的价格是 280元1吨,但是农民卖的却很少。跟玉米、花生等秸秆不同的是,小麦收获完之后都扔在地里,没有人收拾,多数都烧了。小麦秸秆跟其他秸秆比,对农民而言就是鸡肋,卖不值钱还费事,不卖放在家中也没有用。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秸秆 综合利用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