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妈每天早晨都在社区中心锻炼一会。
薛大妈家里每天串门的人不断,都是以前的同村乡亲。
年轻时,她也曾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土里刨食,也曾想过老了、干不动了该咋办,也曾有过老无所依的顾虑;如今的她,不愁吃不愁喝,串门打牌乐无忧。也许,
薛家岛街道四社区居民薛大妈的生活样本,无法代表全市数十万农村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但作为青岛最早一批享受到新型农村社区福利的老人,薛大妈的后现代生活,代表着一类可能,一种趋势,一个方向,更是一个目标。“建设新农村,道路很长,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就像薛家岛街道四社区书记薛洪启所言,新农村建设最终要让农民受益获利,而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
农村养老问题,“老有所养,这是古人给我们定下的目标,可以说,通过新农村建设,我们这里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起床先到社区溜一圈 尽管已经有将近10年没有种过地了,但过去务农的生活经历让薛大妈至今还保留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不,一大早薛大妈就起床了。“以前我们这里叫薛家岛四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花生和其他农作物谋生。”提起过去的生活,薛大妈多少有些唏嘘,由于当地的土地非常贫瘠,而且村子又远离海岸,所以薛家岛四村当初是有名的穷村,就连村里的年轻人找对象也成了大难题。“那时候我们一家四口住的是平房,最怕刮风下雨,当时就盼着能住上楼房。”作为我市最早启动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之一,薛家岛四村于2005年8月份正式启动旧村改造工程,并于2008年11月全部顺利回迁。这下,薛大妈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一家分了四套房子,我和老伴名下两套,大女儿和小女儿各一套。”薛大妈说,终于住上了楼房,圆了她多年的梦想。
下楼以后,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都已经在社区里遛弯、健身了。“都是老农民出身,大家都是早睡早起,起床以后,一半都是先下楼来活动活动。”薛大妈说,薛家岛原先一共有五个村子,他们四村跟五村、六村紧挨着,住进社区以后也是楼挨着楼,在社区里见到的几乎都是熟人或亲戚。在社区服务中心前面的广场上,许多人正在打太极拳,记者看到,其中既有上年纪的老人,也有一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