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频遭零投档 有些成圈钱工具(图)

2013-07-31 07:3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招咨询会上的合作办学项目一度很受关注。(资料图片)



    在刚结束的山东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中,众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现了大面积计划空缺,即便是公办高校的项目也不例外。中外合作办学一度被称为“家门口留学”,由于成本相较于留学比较低廉,一时很是风光,不少高校纷纷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扩大招生规模。但“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是时下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收费高、名头多 、信誉差成为很多人对其的认识,想要走出招生困局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

    “挑学校时都是直接跳过”

    “报了那么多学校,竟没有一个被录上。”青岛17中理科生张义彬今年高考总分528分,7月29日他查到了自己的录取结果,感觉无法接受:填报的6所院校投档分数都比自己的成绩高,也就是说他没有被任何一所心仪的二本院校录取,只能等着报征集志愿。

    张义彬目前仔细研究着投档表中的招生未满高校,考虑征集志愿时如何报考,但他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上合作办学项目 。收费高、名头繁多 、信誉不好——这是张义彬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印象,“我觉得中外合作办学太乱太杂,我身边同学基本上没有想报考的,所以挑学校的时候碰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直接跳过。”

    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本科一批院校开设。用低于一本线的分数,多花学费上本科一批院校,本应该挺有吸引力,可今年公办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出现了大面积招生不足局面。

    山东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文科缺额5人,理科缺额86人。青岛科技大学理科缺额170人。山东理工大学理科缺额72人。山东农业大学文科缺额46人,理科缺额107人。山东交通学院理科缺额120人。聊城大学理科缺额45人。滨州学院文科缺额63人,理科缺额22人。鲁东大学文科缺额25人,理科缺额高达 289人。烟台大学理科缺额105人……

    而一些外省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更惨,多所学校都出现了零投档的情况。

    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山东第一次遇冷。去年各批次超过九成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比如本科二批二志愿录取中,21所省内外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参与投档,只有3所计划较少的院校勉强投满计划。

    知名度不高难有吸引力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从2003年起步,十年以来,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可谓遍地开花,根据教育部统计,到今年年初,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机构共有1780个,其中实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项目和机构分别为732个和43个。

    2003年,山东农业大学成立国际交流学院,率先在山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随后省内众多高校都相继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刚开始招生时很是红火,可随后却越来越冷。

    梧州学院今年在山东本科二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数为文科4人,理科6人,而投档数显示为0。记者电话联系了梧州学院的招生办,据招生办负责人介绍,梧州学院与3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是泰国华侨崇胜大学、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和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每年收费1.5万元。

    记者询问这三所国外大学的综合实力及排名情况,招生办负责老师表示,“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你从网上可以搜到大学的资料。”

    一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与欧美等国家高校合作,为何梧州学院要与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呢?招生办负责人表示这与学校处在广西的地缘优势有关,“离泰国近,联系自然方便。”而该负责人对派出学生一年后有何学习成果表示:“语言方面有进步,还能学到很多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而至于能学到哪些东西,该负责人却避而不谈。

    许诺是外教结果被忽悠

    “家门口的留学”、“中外大学双学历”这是不少中外合作办学打出的旗号,而诸多招生时许诺的诱人承诺,到学生实际上学时却往往流于形式,成为“圈钱”工具。

    上大二的小丁是山东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据她介绍,平时的上课和普通二本学生经常是在一起的,而且报考之前学校宣称的“外教双语教学”也并未坚持实行,多数时候还是中国老师给大家上“韩语课”,“本以为肯定会去韩国交流,谁知只有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有这样的机会。”

    小丁表示,她所上的中外合作项目一年光学费就2万元,而且学制是5年,但并没觉得比其他本科4000元学费的同学多学了什么,而且当初许诺毕业后将获得韩国某高校的文凭,实际上毕业要再通过一定的考核,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拿到所谓的“双文凭”。

    小丁的父亲丁先生表示,当时给孩子填报这个志愿,就是看中这类中外合作办学的门槛比较低,分数只要过了二本线,上学就十拿九稳 ,再加上学校宣称的“双文凭”、“国外名校”等噱头,就为“中外合作办学”披上了一层光环。

    “学费、住宿费加上生活费,每年的花费接近四万元人民币,而五年下来,就是20万左右,而普通二本学生花费大概在五六万左右。”丁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再去韩国交流一年,听说大概一年的花销是在八九万。”丁先生感慨,当初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知道花钱多 ,不过觉得物有所值,但如今越上越觉得不值,但也不能退学,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观点

    强监管提质量方能走出危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尽管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但已经遭遇质量与声誉危机,当公众对中外合作办学失去了信任,等待中外合作办学的,将是荒凉的结局。

    “以往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的局限、海外留学门槛过高、社会对学历的追捧,都使中外合作办学刚出来时获得了青睐。但现在则是另一番局面,国内高等教育资源逐渐从短缺变为剩余,不少本科院校都招生困难,而且随着教育开放程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直接来内地招生,再加上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冲击,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才逐渐衰退。”熊丙奇认为,不少中外合作项目一开始就立足于营利,是极度压缩办学成本,导致招生宣传时承诺的办学条件无法兑现,往往在国内求学阶段,基本上与其他学生一样的课,却缴纳一倍甚至更高的学费,“挂羊头卖狗肉”,导致出现质量和声誉危机。

    熊丙奇表示,对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公众公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情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应依照教育规律办学,加强行业品牌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提醒

    选择合作办学务必注意六点


    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拥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只在国内学习,对学生出国学习没有强制性要求。该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经教育部批准的正规院校机构,其颁发的证书及文凭在教育部官网上可供查询,并被国内认可。

    该负责人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涉外办学项目应该注意考察查看以下六个关键点:一看项目是否正规,是否具备相关协议和资质;二看项目的口碑,看学生们和社会的评价;三看办学历史,一般来说出国留学培训没有4~8年的教育周期很难验证它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四看项目的质量,既要重视项目的质量和层次,又要考察项目是否可信、可行;五看教学场地师资是否真正共享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配备优质师资;六看费用,收费是否合理,既不能太高,但也不能低于教学成本,是否含有隐藏费用。 文/本报记者 单俊楠 见习记者 朱薪雨 图/本报记者 王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