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生辉
“兖州城管划定摊位、规范时间,让摊贩免费经营”,是我从热线得到的线索。联系到湖南临武瓜农被殴致死、北京男子陪女儿“练摊”被打等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有料,不过会有这么好吗?这样的“正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详见本报A14版) 联系兖州城管部门时,他们是低调的。打过电话两三个小时之后才给我回电,同意接受采访。近日来充斥于舆论中的城管“负能量”,或多或少会对他们有一些影响,但公开是了解和信任的前提,打开一个面向公众的窗口,正能量才能传递出去。
多年来,小摊贩无序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由于小摊贩多是自谋生路的低收入群体,能否经营关乎他们的生存,但作为职能部门,城管部门又必须规范甚至是取缔他们。直接的对立关系,再加之双方沟通不畅、互不理解,频繁发生冲突就不可避免了。兖州城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就无奈地跟我说,在很多人眼中,城管队员都是眉头紧锁、凶神恶煞的模样,“我们也不愿意这样,但笑脸相迎哪个小摊贩听你的?”
问题的存在是为了解决。采访时我了解到,兖州城管部门的负责人曾在法院工作过,“人性化执法”、“堵疏结合”是我听到最多的词语,这或许也是兖州城管推出此项举措的背后原因。
城管部门首先放下架子,将原本的“管理”变为“服务”,将事后监管变为服务前置,不再单纯地对小摊贩进行打压和取缔,从根本上解决了“打游击”、“满街跑”的状况。可以说,只有当小摊贩保住了
饭碗,城市才会更有面子。
“以前我们见了城管队员就跑,现在见面会闲聊几句。”一名小摊贩这样告诉我。其实,这是一种很高的评价,城管、小贩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矛盾才更容易化解。
两天的采访下来,我确信城管中的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市民面前树立正面形象,他们中的一些人也确实在动脑筋想办法。作为旁观者,对不文明的城管,我们可以批评,不过,对于积极有益的探索,我们也不要吝啬掌声。毕竟执法和管理人性化的城管越来越多,受益的将不仅仅是那些小摊贩,最终也会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文明。
(作者为本报济宁站记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