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遏止"楼堂馆所"新花样

2013-08-12 14:43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王昱

  自中央严令不得新建楼堂馆所以来,各地政府修建“官衙”的行为明显收敛。然而,新华社近日的一篇报道又揭出了另一种现象:安徽某县转而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继续兴建办公楼。

  中央三令五申,个别地方却来了一出暗度陈仓。这一幕恐怕让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前一段时间中央严打公款吃喝时,就曾爆出过一些地方出现“地下会餐”。中央厉行节约的禁令,到了个别地方总碰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软钉子。究其原因,某些官员已经把奢侈当成了一种习惯。要想真的刹住奢侈的风气,还需要“釜底抽薪”——让公众帮政府管好钱袋子。

  如今,我们经历的是一个不断将蛋糕做大、社会各个层级都从中获得红利的时代。手握权力的一些政府机关逐渐养成了“不差钱”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危害也许还不甚明显,然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这一习惯的危害就会凸显出来,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中国经济面临严重挑战的今天,刹住个别地方政府的奢侈之风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上任伊始就提出,要“让人民过好日子,让政府过紧日子”,并特地强调了“本届政府任期内不得兴建楼堂馆所”,其真意正在于此。

  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新华视点的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楼堂馆所”花样翻新的背后是一种“不差钱”哲学,这已成了个别地方官员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方式下,“烧钱”不再是一两个人的喜好和腐败问题,而是“获得了内部员工支持”的集体行为。对于一些部门这种集体“顶风作案”的情况,还需要从制度上找到奢侈之风的根源,并给予其釜底抽薪式打击。

  刹住政府奢侈之风的努力,同样也是帮助一些地方政府转变作风的一场持久战,更需要一套长效的监督体制。“由奢入俭”会给一些人的利益带来损害,不能全靠公务人员的自我觉悟,更应维护好民众的监督权,让多方面的力量帮助政府完成这次“由奢入俭”的矫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不是作秀,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其次,要破除奢侈之风存在的基础。个别地方政府喜欢“烧钱”是因为它们“不差钱”,只要有可以随时用钱的权力在手,具体怎么“烧”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要想解决问题,还是要将监督前置,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堵住地方政府挥霍的财源。让公众监督政府,帮它管好钱袋子。

  “让政府过紧日子”是本届政府对公众的庄严承诺,在中国经济形势面临挑战的当下,能否实现这一承诺考验着政府将民众利益置于首位的决心。那种“政府官衙建起来,民众信任倒下去”的悲剧,不应该再发生,全社会“和衷共济”的信心,需要政府部门率先垂范。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源头 遏止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