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名青岛教师来到曹县支教:我多了200个孩子

2013-09-10 10:5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来自青岛实验初中的刘晓琳老师在支教曹县第一初级中学给学生上课。



  “这里的孩子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好的教学设备,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就是孩子们的信息传递员。”秦晓老师表示。

  2013年9月,新学期开始,84名青岛教师来到了菏泽市,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从海滨来到内陆,从条件优越到条件艰苦,岛城第一批支援菏泽的教师在砥砺自我的同时,也把岛城教师的风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菏泽。

  此次来菏泽曹县支教的教师有14名,分别是:分到曹县曹城办中学的杜青梅、石岩、刘忠臣、张敏老师,分到曹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刘晓琳、薄福春、张存、郎咸蒙、嵇境顺老师,分到曹县磐石办中学的秦晓、吕冰老师,分到曹县实验中学的赵万伦、董琳茹、王淑梅老师。

  目前,14名老师都已经安排好住宿,虽然有些老师还不太适应新环境,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大多数老师已经开始了正常的教学生活。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青岛市采取区域内城区教师支教、跨区域城市教师支教、校对校协作支教三种方式,开展支教工作。2013年是青岛教师首次支援菏泽教育工作,实际派出了84名教师。84名老师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0岁,40岁~50岁的有52名,占60%多。

  在曹县第一初级中学支教的郎咸蒙告诉记者,他去年已经在胶南市支教一年,“我很享受支教的过程,去年有了经验,今年又来支教,我能够完全胜任,充满信心。”

  “下午我讲了校级公开课,孩子们比我想象得积极,踊跃发言,效果很好。”刘晓琳老师今年刚刚考入青岛教师队伍,就来到了菏泽支教。她表示,在支教生活中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

  ■人物

  一堂物理课,满屋欢笑声


  秦晓老师是青岛艺术学校的物理老师,新学期开始,她来到曹县磐石办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工作、生活环境变差了,但她依然微笑。“来到曹县,我多了200多个孩子。”秦晓把她所任教的3个班级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说,一年的支教生活将充满感动与回忆。

  “这样的老师不多见”

  磐石办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虽然位于曹县城区,但是学校门前坑坑洼洼的泥路以及破旧的教学楼还是显示出这里的落后。学校是回民中学,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总共有1500多名学生,其中900多人住校。

  “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差,孩子们因为离家远,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校长兰守德告诉记者,全校的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教师无法及时补充。秦晓老师来到学校后,不仅承担起了3个班的物理课,还跟校长主动要课,让校长多分配一个班的教学任务给自己。“这样的老师不多见,我们组织了全校的物理老师,不定期听秦晓老师的课,希望能有所收获。”兰守德说。

  高中老师教初中很上手

  来到磐石办中学,秦晓的教学对象从高中生变为了初中生 ,这对她来说并非难事,不过她还是很认真地备课。“学生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也要转变,初中学生的课要尽量讲得生动,让学生们爱听。”

  秦晓担任了初二3个班的物理课,一个班的学生超过80人,这是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第一次进教室,我都惊呆了,从没见过一个小教室有这么多学生。”教室很简陋,学生的课桌上布满坑洞,有的教室讲桌也是烂的。

  9月9日下午初二5班的第一节课是秦晓老师的,来到课堂,她首先做的是矫正学生们的坐姿。记者看到,这里的学生显得很自由,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左顾右盼,乱讲话的也不少。秦晓并没有生气,而是露出了她一贯的笑容:“如果大家再不听话,我可要惩罚大家喽,乱讲话的罚唱歌,坐得不好的罚跳舞。”一句话逗笑了学生,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们显然收敛了许多。

  课堂上,秦晓把书本知识和有趣实验结合起来,不时还穿插着一些生活小故事。“有时候发呆也不一定是坏事,牛顿就是在苹果树下发呆,才有了后来被苹果砸中脑袋发现了物理现象。不过不许大家在上课时发呆哟。”简单一句话,把学生们逗乐了。

  主动申请去宿舍查房

  秦晓说,她来到磐石办中学,发现学生们的生活条件很苦,有的学生午饭都吃不饱,但是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

  “我现在在跟校长申请,让我每天晚上去宿舍查房。”秦晓每天都要去学校宿舍楼转一圈,“反正我晚上也没什么事,想来宿舍照顾一下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聊聊天,交朋友。”秦晓说,但校长怕累着她,一直不同意。

  “这里的孩子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好的教学设备,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我就是孩子们的信息传递员。”秦晓表示,这一年,她要多看多听,多了解学生的心声,把这些孩子们的心声带到青岛,说给更多的人听。

  ■幕后故事

  为了支教“弃子”搬家


  “我们不怕苦,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听到支教,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赵万伦是青岛一中的老师,今年43岁,本次支教被分到了曹县实验中学。“我就是想为菏泽的教育出把力,让这边的孩子也能接触到青岛老师的教学方法。”赵万伦表示,在菏泽的一年,虽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自己不怕。

  “赵老师为了支教,可是‘弃子’搬家啊,下了很大决心。”和赵老师分在同一个学校的王淑梅老师告诉记者,赵万伦老师的儿子今年开学上初三,面临中考,正需要家人的关心照顾。而赵老师的妻子平时工作比较忙,赵万伦老师选择支教,要离开妻儿一年时间。为了方便儿子上学,他把自家房子租了出去,又在儿子学校旁租了一套房子。“我这一年不在家,孩子离学校近点儿,方便。”赵老师告诉记者,在孩子中考的关键一年自己没能在身边 ,自己心里对孩子还是有些愧疚,但他表示儿子能够理解自己,毕竟这是在帮助别人,也是实现他的支教愿望。

  断水断电苦中作乐

  9月7日,在曹县支教的14名老师迎来了支教生活的第一个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的老师们被断水断电的难题困扰了。在艰苦的环境下,十几位老师苦中作乐,组织了第一次聚会。怎样搞好支教生活成了这次聚会的主要内容。

  “我们学校没水,今天我都没洗脸。”“我们学校没电,本来想跟孩子视频呢。”记者了解到,支教老师遇到的生活困难有水电网不能及时供应、饭菜和饮水不合口、上厕所要走老远的路等。不过,老师们告诉记者,这根本算不上苦,真正让老师们感到难过的,是看到曹县的学生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还能认真学习,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中午饭都吃不饱。每每想到这里,老师们就感觉支教的责任重大,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青岛教师 曹县 支教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