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青岛北山二路小学。同学们将自己对老师的祝福以小卡片的形式贴在"校园微博"的展板上和老师们互动。记者 李隽辉 摄
随着教育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教师节后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老师收家长礼”为红线,视情节将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处分。9月10日记者采访多所学校发现,今年教师节老师都很低调,不搞庆祝也不收礼,改为给孩子“
送礼”,以正师德。
“说实话,今年我们还真没搞啥庆祝活动。而是琢磨着能让孩子收获点啥。”9月10日上午,记者采访市北区人民路二小校长初春燕。辛苦一年,原本想给老师们庆祝下,但她发现今年老师一致很“低调”——明确表示不庆祝,更不收教师节礼。
“既然老师不想收礼,那干脆就给孩子送吧。”教师节当天,初春燕忙活着和各班老师,分别给学生“写信”,并搞起了“谢谢你的爱”活动,送孩子铅笔橡皮,表扬听话的孩子,并激励调皮的孩子。
无独有偶。崂山区姜哥庄小学,也由宋慧副校长带头,给学生“送礼”。“我们这一半是务工子女,家庭困难。今年教师节,老师改送他们‘礼’,一个本子,一只钢笔,在这些孩子眼里却弥足珍贵,因为他们渴望被重视。”
记者随后又咨询了青岛二中、崂山一中、崂山三中等中学老师,发现今年受教育部两项“禁令”影响,中学老师最“尴尬”。一位青岛二中的老师坦言,相比小学,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而且未来的高考将决定今后的人生台阶,因此家长也更重视。虽然中学老师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送孩子铅笔橡皮,但会明确告诉孩子,“老师眼里,你们的进步是最好的礼物,不要让家长送礼,避免大家都尴尬。”
但9月10日下午,记者在学校门口咨询了一些中学家长,他们直言“不可能”。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禁止家长给老师送礼,这政策看起来好,但缺乏‘人性化’,因此没法实施。因为很多家长在教师节选择给老师送礼,这并非行贿,而是家长盼着老师能多严格管理下孩子,是一种安心的‘感情牌’。”
对此青岛二中的一位老师无奈地说,要求老师拒收礼物,并非老师单方面的事。“有次拒收家长的礼物,对方态度变了,称‘看不起自己’。相比一下,学生一张贺卡一束花,才更让我们‘减压’。”
每到教师节,有关如何才能刹住教师节送礼之风,始终没有一个好办法。记者从市教育局采访得知,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定,解释对老师收受家长礼品如何处理,往往全凭“道德约束”。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老师收家长礼”为红线,视情节将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处分。然而,一纸《办法》何以约束全国教师?9月1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对此省教育厅成立专门的举报平台,形式可以是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保障举报畅通。同时明确“师德”将纳入老师评估,建立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两项制度确保“收礼举报”落到实处,比如出格收受家长高档礼物,师德考核不合格,所有考评将一票否决。
教师节送礼,古来有之。回报师恩,本应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给老师的“表示”成为一场“比拼”,老师们也不得不“想太多了”。
诚然,老师和家长把心思过多花在送礼上,却往往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一纸“禁令”能否避免这些尴尬?记者日前曾就教师节收礼问题,采访了市教育研究所于立平。她认为,向老师行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学生们表达尊重和爱的重要渠道。为此家长们不宜太过干涉,同时教育部门也不用过分“紧张”严批送礼,应把教师节的“送礼权”还给学生。一束贺卡一束花,不过是学生和老师俩人的“私事”。
记者 王宗阳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