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淑玉
烟台空巢老人李春芳和老伴张大叔,看上去衣食无忧,但老人却为找不到人说话发愁,无奈只能打电话求助。他们缺的是什么?显然他们缺的是精神层面的关注,希望身边能有人说说话,不至于“精神空巢”。 都说“养儿防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迫于生计,儿女很难常伴老人左右。我们也很难苛责老人的子女,没能按照法律要求的那样“常回家看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类似李春芳和老伴这样的空巢老人数字越来越庞大,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这些空巢老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在一些地区实施的互助养老模式可以鼓励,老年人之间通过互相帮助、慰藉,缓解晚年的孤独。当然,作为辖区成员纽带的社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重阳节来临,很多社区都组织了针对空巢老人的活动,然而,一天的热闹掩盖不了老人剩下364天的孤独。
在现阶段,社区可以发挥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社区不仅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空巢老人走出家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社工、辖区居民等群体将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常态化。
(作者为本报烟台记者站记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