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首个“世界
厕所日”对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来说,缺乏一个像样的厕所不是玩笑,而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在“世界厕所日”致辞中说:“我们必须打破禁忌,让卫生设施建设成为全世界发展的优先目标”。
“世界厕所日”,刚开始看到这个话题,有点不解,将如厕这样的小问题,提升到世界性的高度,专设国际性节日,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查阅资料才发现,这种认知根本就是一个严重错误,厕所不仅是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的一个体现,对于社会发展、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程度,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随地大小便,导致疾病蔓延,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每年80多万不足5岁的儿童因腹泻死亡,大多是由于卫生设施状况不佳,英国“水援助组织”则在一份报告中说,学校如果缺乏干净的厕所,可能让许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对上学望而却步。小厕所背后深含
社会文明、社会发展大问题。
一个有尊严的社会,它给予公众的每一个公共服务和细节,都应该充满尊严、尊重、温情。它将“人”不再当做生物意义上的生命,而当成了社会属性的淑女和绅士,为他们创造温文尔雅的公共环境,得到文明程度的提高——“世界厕所日”,也是对社会尊重氛围、优雅氛围的一个推动。
所以,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厕,已走向环保、干净、美化,厕所摆设干花、香料、图画,甚至写上轻松字句,令人们真正休息。国际上都规定商场、加油站等公众场所要划出地方作公厕,而且厕所内都应有镜子、卫生纸、盥洗盆、香皂器、吹干机等设备。
而我国,城市公共厕所和农村厕所改造,早就被纳入了民生问题、社会文明问题,可我们的厕所文明仍然不尽如人意。不说农村广大的旱厕,污染了空气,提高了臭气程度,单说说城市的公共厕所,比如北京,总长1.5公里的著名商业街西单北大街,平均每天购物的约10万人。中午是购物高峰期,每5秒钟就有一人进出厕所,候厕人流拥挤不堪。女厕更是水泄不通,如厕极为不便。“捂住肚子找厕所”恐怕诸多人都遇到过。联合国环境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人均拥有厕所的比例居世界末位。调查显示,在全国“最不方便上厕所的城市”中,深圳、广州位居榜首、榜眼,北京、上海也同样名列前茅。
2005年国家建设部对公厕设施作了相关规定,要求在闹市区300米~500米间距内,应设置1座公厕;一般道路在500米~800米间距内,设置1座公厕;其他区域是800米~1000米间距内设置1座公厕。前段时间,卫生部还就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但落实情况却不够好,我们的厕所文明与国际化相比,存在不少距离。
借助“世界厕所日”,请让我们吹响中国公厕现代化的号角。其一,城市决策者请将厕所文明提升到国际化的高度,给予厕所改造更多的公共政策支持和政策支持,比如增加厕所总量,让公众如厕更方便。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厕所文明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文明如厕意识,提高公共厕所的洁净程度。让我们的公厕早日达到国际水准。雷泓霈
您有什么观点,可登录
半岛社区诸城论坛参与讨论,网址http://club.bandao.cn/zc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