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红梅 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有在爱的浇灌与呵护下,才能心怀美好健康成长。帮助未成年人摆脱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形成合力,正确认识儿童心理与行为 ,及时补上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
欠账 ,让他们怀揣美丽心灵幸福成长。
11月25日,重庆市长寿区吴女士带着1岁的孙子原原从7楼家里下去玩耍。但是在下到一楼时,吴女士搬着童车走出电梯,原原却被关在了电梯里面。短短5分钟之后,大家竟然看到原原浑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楼下。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10 岁的小女孩在电梯内不停地摔打原原。12月5 日晚 ,长寿区警方通报称,据当时女孩陈述,她将原原从电梯抱回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上对原原实施殴打 ,后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 ,致原原从阳台栏杆坠落。
此事之离奇凶残匪夷所思,现场监控视频令人不忍卒视。谁能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学生 ,在放学之后乘坐小区电梯回家时,会对身边没有监护人的陌生男童痛下狠手,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本应乖巧可爱,却做出一系列凶残而镇定的举动,如此举动背后,究竟藏着怎样扭曲的心理?
当事女孩的暴行暴露出来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思考。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伤害等恶性案件频发,江苏连云港一名9 岁男孩在玩耍中,模仿动画片里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将同村的两兄弟绑在树上点火烧烤,导致两兄弟严重烧伤;河南省周口市一高三男生雇凶杀害自己的父亲和姐姐……种种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整个社会在认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对此,社会、学校及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成年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心理健康教育长期被社会、学校和家长边缘化。当前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亮点”,甚至许多学校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即使少数学校设立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主要是被动工作。因此只有等到恶性事情发生了,才知道原来有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有在爱的浇灌与呵护下 ,才能心怀美好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及心理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家庭缺少从小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传统。专家称,有三分之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与家庭有关的 。因为尚不能明辨是非的孩子,会不加区分地模仿成年人的举动。动辄对孩子爆粗口、拳脚相向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有暴力倾向,不懂得尊重、爱护他人。
帮助未成年人摆脱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形成合力,正确认识儿童心理与行为,及时补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欠账 ,让他们怀揣美丽心灵幸福成长。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逐步改变对学校的评价机制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也纳入学校的教学成绩中,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家庭也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及是非观念,及早发现孩子的暴力倾向并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从而将悲剧消弭在萌芽之中。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24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