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尤其是雾霾天更让
煤烟中毒者骤增。今年入冬以来,到即墨市人民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每天平均有50多人次,多数是煤烟中毒病人。专家提醒,民间流传的一些预防煤烟中毒的“偏方”并不靠谱,要注意鉴别。
煤烟中毒者骤增
12月18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病房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在舱内坐得满满当当,这已经是当天的第三批病人,而等候区内,还有十几名病人在排队等候。
据该科室负责人李玉超介绍,自今年入冬以来,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就络绎不绝 ,医院原本规定早班上午8点上班,但工作人员7点半就来到工作岗位开舱,午饭轮流吃,到傍晚6点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每天接受治疗的病人平均有50多人次,除少数脑外伤等疾病患者外,大多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煤烟中毒病人。
“生炉子是一些家庭的冬季取暖首选,在农村,传统的炕炉子既能取暖又能做饭,深受群众欢迎。但与温暖伴随而至的还有煤烟中毒的风险。今年雾霾天气多,低温低压条件下,尤其要注意室内通风,遇有刮南风的天气,极易导致排烟不畅,引发煤烟中毒。”该院急诊科主任宋军表示,今年入冬以来,急诊科已经接诊了40多名严重煤烟中毒的病人,每到雾霾天气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
很多“偏方”不靠谱
对此,宋军提醒市民,如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病人抬至通风口处,呼吸新鲜空气。已经昏迷的患者,应立即解开其衣领,打开气道,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同时,赶紧拨打120电话求救,并将患者送至附近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迟发性脑病等后遗症。
此外,针对民间流传的一些预防煤烟中毒的“偏方”,宋军表示,有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定要注意鉴别,以免麻痹大意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就是错误的,凡含碳的燃料,如汽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中毒;“用湿煤封火或放一盆水不会引起煤烟中毒”也是错的,因为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炉上烤枣核、橘皮能解煤烟中毒”也不对,因为枣核、橘皮并不能吸收煤烟;“装设烟筒就不会煤烟中毒”同样错误,装烟筒可以有效把煤烟排出室外,但遇大风倒烟,或烟筒被其他东西堵塞时,煤烟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煤烟中毒;“门窗上有缝隙不会引起煤烟中毒”更不对,煤烟比空气轻,如果门窗缝隙在低处,煤烟便不易排出;“煤烟中毒病人抢救过来就没事了”依然不对,煤烟中毒对人的肺、心、脑等器官的损害都很大,如不继续精心治疗,很可能留下后遗症。
链接
18项专利用于新高压氧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日,市人民医院的高压氧舱进行了升级改造。原来的高压氧舱于2002年投入使用,至今运行了十余年 ,在功能、配置、外观、舒适度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这次升级改造,保留了原有舱体容器部分,拆除了舱内所有设施进行重新布设。每个坐椅旁配置了新式多功能吸氧装具箱,高压氧气经湿化后减轻了对呼吸道的刺激,还可以雾化吸入。舱内可同时容纳14人接受治疗。主舱和副舱各安置了一张床位,方便危重病人躺卧位接受治疗。
据了解,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比较多,有各种中毒;溺水、自缢、电击伤、麻醉意外等引起的脑缺氧、脑水肿、减压病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胃病、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移植、断肢(指)再植术、脉管炎、顽固性溃疡、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术后伤口不愈、动脉栓塞、骨愈合不良、放射性骨髓炎、挤压伤等。这次升级改造共使用了18项专利技术,将给病人带来更舒适的治疗感受。文/图 记者 孙林 通讯员 李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