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大集整治将有大动作 摊主摆摊20年舍不得

2014-01-20 08:0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马上有钱”的年画、火红的对联、带金边的福字……平时很少露面的民俗年货把李村大集上的浓浓年味带出来了。临近春节了,也不管是不是集日了,这里早已经天天是大集了。

    李村大集整治的方案已在论证,很多赶集的老青岛人都在担忧,今年会不会是最后一年到李村大集赶年集?记者跟李沧区有关部门核实,方案正在论证,大集暂没有搬迁通知,但今年李村河李村大集段肯定会有大力度的整治。

    1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李村大集,见到了摊主谭启高。他今年48岁,家住即墨,在李村大集卖对联、福字、剪纸等,已经摆了九年摊。谭启高的摊位很显眼,正对着大集入口处。

    “来六个小福字。”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对谭启高说。谭启高的妻子宋女士在摊位的另一头招待着顾客。

    谭启高每年腊月都会从即墨赶到李村大集卖年货,一直卖到年底再回家过年。“今年是腊月初二开始卖的,打算干到腊月二十九。”谭启高说,他原来在老家卖过对联这些东西,但是赚不到钱,所以就来这里摆摊了,“估计干二十多天能赚8000块钱”。

    谭启高平时在老家干瓦匠,妻子宋女士在厂子里上班。年底的时候,宋女士便会请假陪谭启高来这里摆摊卖年货。

    “今年福字卖得不好,一天也就卖几百个。”谭启高说,现在很多超市都开始免费发福字,买福字的人就少了。不过,关于马的年画和剪纸卖得不错,一天能卖百张,经常断货。

    “如果李村大集换地方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干了,到时再说吧。”说到这里,谭启高略显无奈,他认为大集在李村这里挺好的。

    杨先生在李村大集已经摆了二十年摊了,主要经营海米、干海虾、干鱿鱼等。他的摊位前站了五六个市民正在挑选干海货,杨先生说,平常他和妻子早上7点出摊就可以,临近过年,他们需要凌晨5点就出摊。在干海货中,海米卖得最好。“小海米30多元一斤,大海米50多元一斤。一天就能卖几百斤,很多打工者过来买,带回去分给亲友。“

    在这里摆了这么多年摊,杨先生早已经对李村大集产生了感情,在这里摆摊的收入几乎是他和妻子所有的经济来源。提及李村大集有可能搬走,他不禁有些伤感。“李村大集虽然有些脏乱,但现在已经整治得挺好的了。如果一个城市里,孩子连个赶集的地方都没有,会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李村大集在青岛老百姓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不仅摊主舍不得它,就是赶集的人也舍不得。李明高大爷说,如今赶李村大集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它早已转化成青岛特有的民俗文化,深入人心。

    无论李村大集多么有文化意义,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李村大集确实是李村河的一大污染源。每次大集过后,河岸上的垃圾都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味。而且李村大集与周边环境确实有些格格不入,李村河沿线早已高楼林立,周边有宝龙城市广场、伟东乐客城等。随着李村河上游整治完成,整治李村大集甚至让它搬走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明朝,李村大集已属乡间12大集之一。”李村大集管理中心的纪主任说,李村大集已有130多年历史。纪主任说,它是自发形成的,之后不断壮大,发展到现在,河道两岸的固定摊户已经有千户,进入腊月逢二、七集日时,最多都能达到五千多户。在这里真像很多市民所说的,大到汽车小到针线,没有买不到的。李村大集上的产品每年的成交额是惊人的,粗略统计一年至少五六亿元。

    提及李村大集的发展过程,纪主任说,“从2000年开始,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大集的管理和环境整治,先是投入百万元对大集进行改造,用花岗岩、大理石硬化河面1万多平方米,后来在200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治,继续加大河面的硬化,加强对通道、公厕和垃圾堆放点的处理等等,2007年、2008年大集遭遇水灾,尤其是2008年遭遇50年不遇的洪灾,这里被淹后,李沧区政府又加大了对河道防汛的整治。”

    “近几年,李村大集该怎么赶?李沧区多次进行过讨论,邀请多方专家并对市民发起过金点子征集,但是因为李村大集涉及到民俗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改造方案没有最终定下来。”

    纪主任说,随着李村河上游整治完成,李村河中游也就是李村大集段的整治改造已经列入2013年李沧区的重点工作中,主要是由建管部门负责,据他了解,目前方案正在讨论中。

    随后,记者采访了解到,李村大集改造方案仍未确定,到底是搬迁还是原地整治并未确定,不过2014年李村大集整治会有大动作。

    文/图 记者 聂鹏 尚青龙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李村大集 摊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