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过年蒸馒头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各种造型别致的
喜馒头也是岛城年夜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继承传统大馒头的制作工艺,江守英等一批崂山王哥庄街道的老手艺人将馒头做成了一项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王哥庄大馒头击败众多知名面食品牌,成为岛城市民
年货首选之一。
馒头一条街春节备货忙
来到崂山王哥庄街道何家社区,村前的大道上,众多销售馒头的商户连成一片,各家商户的招牌不同,但"王哥庄大馒头"六个大字均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些别出心裁的商家直接在店里做上大橱窗,将做好的大馒头摆放在橱窗里当招牌。来到何家社区二月二农场,客户们正在门口等着提货,农场经理李国良的手机响个不停,"送馒头的车已经在路上了,您再等会吧,今天肯定能送到。"李经理不断回复着打电话催货的客户们。在农场专门开辟的馒头房内,10多名工人正一刻不停地和面、揉面、上锅蒸馒头,蒸好的馒头在晾晒车间等不了多久,就要被装进箱子送到客户手中。李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光面粉就要用500多斤,最多的时候每天能用上千斤面粉。
"枣山"祝你步步登高
在馒头房内有一块特殊的区域,6位有着30年以上馒头制作经验的老手艺人聚集在一起,专门制作花卷、卡花等各种造型别致的花式王哥庄大馒头。今年58岁的江守英是6人中年纪最大的,为了做好手中的这个花式馒头,江守英的手一刻不停,半个小时后118只大红枣整齐地粘在馒头坯上,整个馒头的造型看着非常喜庆。"这个叫‘枣山’,过年的时候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寓意是步步登高。"江守英告诉记者,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近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创新制作各种寓意美好的花式馒头,受到顾客的欢迎。
40年坚持一条"硬杠杠"
说起做大馒头的经历,江守英告诉记者,自己从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做馒头,到现在做馒头的时间少说也有40年了。谈起王哥庄大馒头受市民喜爱的原因,江守英认为就是对传统技艺的坚持和用料的始终如一,"你做的馒头不管多好看,归根到底是要给人吃的,给人吃的东西你就一定得做得放心。"江守英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做馒头可以借助机械揉面机、和面机等设备,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但这些都是辅助,真正做馒头的主力还是人,揉面的时间不能短,不然做出来的馒头就不劲道,做馒头的原料除了面粉和水、酵母之外,再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才放心。"别看我们做的馒头黄,看起来颜色不太好看,可是吃得放心啊。"江守英对自己做的馒头显得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