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潍坊市昌乐县城关中学05级初中同学利用大学假期聚会。 受访者供图
春节是无声的集结号,不光家人要团聚,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也想促膝围坐,追忆似水流年。不过,不知道从何时起,一些同学会开始变味儿了,回忆当年的越来越少,打问现在的越来越多,说真心话的越来越少,拼生活比工作的越来越多。不少曾经的“
同学少年”逐渐变成“
恐聚族”,感叹“相见不如怀念”。
还有谁提起食堂当年几毛钱一份的饭菜?还有谁提起那个总是答不上问题的小伙伴的外号?还有谁提起谁在谁的抽屉里放了虫子的恶作剧?
本报记者 王茜茜 王领娣
成绩差的小吴刚毕业就有车有房了
“小吴刚刚工作半年,家里就给买了房和车。”
同学聚会上的一席聊天,让刚毕业不久的小宇心里七上八下。小宇在一家家电公司当会计,上学时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没想到一毕业就有了落差。
时间回到从前。小宇说,小吴读书没有他努力,成绩也不如他好,读的大学更是一般,跟他没法比。可是现在,就因为小吴家庭条件好,房车都有了,自己却是从零开始。“唉,现实就是这样,倒也不是抱怨,只是心里有那么一点不平衡,可能等自己一点点奋斗过去,心态就会好起来。”说到这里,小宇又笑着给自己鼓劲。
“有人比谁的工资高,有人比谁的对象漂亮,这是聚会还是攀比会?”小宇感叹道,自己也不想比,可这种比是很难逃避的,别人说出来了,你就会不自觉地比。
其实,这种攀比还没毕业就开始了。“你考研怎么样?报的哪所大学?打算报考哪里的公务员?”刚刚参加完同学聚会的小会说,如果自己找工作或者考试不理想,都不好意思开口。
谁还会提起谁在谁的抽屉里放虫子
“春节七天假期中,推掉了三个同学聚会。”张海卓老家在滨州,他已经大学毕业多年,从大年初三开始,就陆续有老同学邀请他到市区聚聚,可他都婉言谢绝了。
说起来,也该聚聚了。天各一方的老同学多年不见了,又有同学领着对象回家过年了……
不过,张海卓还是没去。为什么不去?“家离得远不方便。”这理由说出来,就连他自己都觉得牵强。其实,他家距滨州市区并不太远。
张海卓当然有自己的苦衷。“同学邀请自然是好意,不过我的确是有点累。”张海卓说,好不容易春节期间放个假,他不希望过得比上班还累。早上可以睡到九点多,起床吃完早点还能看看篮球赛,陪家人聊聊天,没有丝毫压力。
“但是聚会让你不得不重回战场,至少感觉是这样的。”张海卓说,刚毕业后,聚会话题多是当年谁在谁的抽屉里放了虫子、哪个小伙伴外号叫什么等等,那都是催泪的青春。但是工作了,尤其是工作多年以后,人还没变老,话题却先变得俗气了。工资多少?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车?孩子学习好不好?“压力就够大了,还要听几遍!”
“横竖都生堵。”张海卓说,听着哪个同学抱怨生活压力大,自己心里也一紧;听着哪个同学讲现在混得多好,对比一下自己,心理压力随之而来。
一说起孩子前程,张阿姨不吭声了
不光年轻人,50岁的张女士今年也让同学会呛了好一阵子。
离春节还有十几天,张女士就接到了高中同学的电话,邀请她参加正月初五的同学聚会。因为不少同学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她便欣然答应了。换上新衣,弄妆梳洗,怀着一分期待,赶赴同学聚会。
高高兴兴聚会去,悻悻怏怏回家来。“离开学校几十年了,本想着同学聚在一块儿就是回忆往事,再找找年轻的滋味儿。”但是,真到了聚会的饭桌上,她才发现,人心散了,当官的聚在一起聊官场,经商的围在一块儿说生意,她倒成了一看客。
这还不算啥,顶多就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出来,直到聊起孩子的话题,她才坐不住了。张女士说,有个同学主动聊起孩子,听了一番,好像大家的孩子都是顺风顺水的。“我家孩子25岁了,工作还没稳定,更不用说结婚生孩子了。这么一比,心里可不是滋味儿。”
[编辑: 张珍珍]